觀身
誰能如實知見六道輪迴,誰能如實知見三十七道品,
一如技藝經湛的花匠,精挑細選花朵一般 ?
學地比丘(註)如實知見六道輪迴和三十七道品,
正如技藝精湛的花匠,精挑細選花朵一般。
一群比丘隨從佛陀到一個村落之後,返回祇樹給孤獨園。傍晚時分,這群比丘聚在一起討論當天的行程,尤其是山形地勢等。他們討論到底是平地或山巒起伏,是泥土地或沙地,紅土或黑土等。這時候佛陀來探視他們,知道他們談論的話題時,佛陀告誡他們:「你們所談的山川地勢等,是身外的環境,你們最好觀身,並努力去了解其中涵意。」
佛陀接著說:「透過觀身,比丘可以了解世間、諸天與地獄,也可以明白奧妙的佛法就像園藝專家精心設計的花園。」
這些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後,正念現前,專心思考佛陀地教誨,終於滌盡內心所有的煩惱,證得聖果。
(註)學地比丘:已證初果,但尚未證得阿羅漢果的比丘。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回目錄
青松集(參、自處超然)
拔除力、對治力、防護力、依止力
修學佛法要注意四項要領,那就是拔除力、對治力、防護力、依止力。
何謂拔除力呢?學佛當以拔除煩惱為重要的人生努力目標,讓自己的生命品質更能夠提昇,讓自己更能夠淡泊名利,更能夠無瞋無怨少執著。長養出拔除煩惱的心力,我們就可以有更明確的人生目標。
何以對治力會在拔除力之後呢?原來縱使我們有志於拔除煩惱,但是如果方法不理想,也會出現用功不得力的情形,所以我們要了解自己的缺失,而找出妥當的對治方法。如果發現自己瞋心重,就修學慈悲觀對治瞋恚;如果貪欲心重,就以不淨觀對治貪染;如果智慧不夠,就修習因緣觀以對治愚癡;個別的染習對治得下來,學佛就會比較得力。
倘若修學已經有點上軌道的話,就要運用第三種防護力了!這就好比胃痛的人不適合吃辣椒一樣,我們應該對自己的身口意加以小心防護,念念佛念,念念正念,讓內心一直緣於清淨的所緣,長養出慈悲與智慧的光明,切莫再令身口意的舊惡習氣「發作」。
為甚麼在拔除力、對治力、防護力之後,還需要有依止力呢?原來一般凡夫都是積習難改,往往拔除煩惱的志向力不夠堅定,對治習氣的心力也不夠,也不見得肯老實防護,所以需要依止力,讓我們依止於清淨光明的三寶,信佛學法敬僧,時常憶念三寶的功德,久久用功,自能功夫得力。
‧摘錄自‧《心靈世界‧青松集合刊》如覺法師著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