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和政府應勇於面對卡債風暴
近來銀行業因發行雙卡浮濫,造成嚴重的呆帳問題,以致社會動盪不安,人心惶惶。我們盼望政府能夠正視問題的嚴重性,除消極面要避免銀行業只顧催債,進而造成暴力或自殺慘劇之外,政府、金融主管單位和業者更應痛定思痛,對於當前金融問題的成因,檢討自己的專業疏失,坦承面對責任,研擬積極的因應對策,以避免相同的問題再度發生。
據估計,目前台灣的銀行因雙卡發行浮濫所造成的呆帳至少高達二千億元,隱然成為新一波金融風暴的導火線,也凸顯政府一昧以銀行購併為金融改革政策的主軸是否得當的爭議。在此同時,「卡債族」人數竟已高達七十萬人,占全台人口的比率超過百分之三,可見得影響層面甚廣;而在銀行委由具有黑道背景的討債公司,不當催討債務的壓力下,造成卡債族東躲西藏,甚至連相關親友都被騷擾,更有舉家大小集體自殺的人倫慘劇發生,演變成為當前最嚴重的社會問題。
眾所周知,台灣的金融業競爭激烈,利潤率也一直下降。因此,數年前開始,各銀行無不競相擴張消費金融部門,以贈品方式推廣信用卡業務,甚至業務行銷公司紛紛成立,幫銀行大肆推銷信用卡和現金卡。許多銀行在唯利是圖的壓力下,審核作業寬鬆,幾乎沒有嚴格的信用調查就可以獲得核准。
其實,那時的銀行業和金管單位都很清楚,真正財務狀況良好者,並不急需雙卡;反而是財務欠佳者,才會急於申請雙卡,因此雙卡的大量發行注定是高風險者持有,在高循環利率加上「以卡養卡」的借錢模式下,終於造成卡債高築、難以清償。
事到如今,各銀行除了緊縮消費性金融的業務之外,淪落到以暴力手段催債的行徑,或是不得不以打消鉅額呆帳而傷害投資大眾,不但自食惡果,更使許多金融從業人員、金融業的投資大眾和卡債族深受其害。因此,民間自救組織及政府宣布協助的申訴管道,一時間,難以解決卡債族求助無門的困境,但從銀行和金管單位的專業立場來看,實在不能說是事先無法預警的結果。
新任閣揆上任之初,雖已要求相關官員協助解決,但是問題嚴重的程度既深且巨,政府設立的申訴管道不但難以發揮功能,銀行業者的催債手法也未見改善。
為避免問題進一步惡化,政府單位應該強制銀行業者落實「協商機制」,尤其是可歸責於銀行當初發卡浮濫的部分,銀行也應依照比例原則承擔應有的財務損失,降低還債的比例,這才是負責態度的展現。
同時,金管單位更應該從頭檢討金融改革政府的合理性,以及監理作業的妥當性。當前銀行的專業能力和金融商品創新方面並無太大的競爭力,而國內投資環境也未見改善,造成資金浮濫,更使銀行的利潤更趨微薄。因此,金融政策除除弊,應著重於提升銀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包括協助業者擴展海外市場,協助台商取得資金等,金融業才有前途,台灣的經濟才得以提升。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