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的亂象出在輕忽文化
上星期六,大家送別了尊敬的孫運璿前院長,而社會上仍在為火星文吵個不休,教育部長寫錯了字,並出言責罵了余光中教授。
孫運璿先生在他的回憶錄中表示,公職生涯中最感遺憾的是太專注於經濟的發展,而忽略了精神文化的提升,以致今日台灣出現這麼多亂象。當全台灣每個好大喜功,其實做得並不好的政治人物在拼命表功時,生病的孫運璿將今天台灣的亂象歸罪於自己。
其實他生病後,朋友們只要去看他,他總是叨叨的念著:「文化建設做太慢太少了,來不及了!」 他文化做太少嗎?文建會是他當院長成立的、文化藝術季也是他全力推動的,中正音樂廳、中正戲劇院、各縣市文化中心,全是他手中落成的,他仍慚愧自己做得太少。
我們不必討論當前台灣的亂象誰該負責,我們憂心的是現在文化受到忽視的程度,是遠遠超過孫運璿的時代。
經濟發展是否必然帶來文化的衰頹,歐美和日本先進國家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些國家的經濟高度成長,但是文化面依然蓬勃發展,可見經濟與文化可以並行不悖,台灣的文化失調,是因為政治惡鬥,烽火連天,文化成了政治炮火下的孤兒。
文化是沒有選票的,因為文化工作是百年事業,不可能一下看到成效,它是一種累積、一種蘊涵、一種移風易俗的風氣,看不見摸不到,卻無所不在,但是它不能量化,不能成為選戰的話題,所以文化始終是施政的弱勢。
孫運璿先生替台灣創造了經濟奇蹟,有美麗的數字可以佐證,但他至死都忘不了振興文化;台灣經濟現在早就沒了奇蹟,文化還是積弱不振,送別孫院長,能無感觸嗎?
文化講的就是人,易經說「人文化成」,簡單的解釋就是指親近文化涵養成人。一部中國文化史就是就是人文化成的歷史,從孔孟開始講人性,強調文化薰陶,到了宋明理學講變化氣質,都在建構「人文精神」。
什麼是人文化成呢?即是透過與文化的親近,養成一種心靈的品味,一種生命的內涵,一種氣質的薰陶,更高層次是一種人對自己做為人類一份子的自尊,以及對其他人類社會成員的尊重,更是不斷致力於提升人類生活的水平及精神的境界。
你覺得當前台灣最缺的是不是這個?很多人早就憂心忡忡的大聲疾呼,李家同教授每次對大學生做調查,沒有一次不讓他感到憂慮;看到孩子讀的書,他更憂慮,因為文化的喜好,很多是從閱讀開始。
所謂人文素養,其中包括美學、文學、史學、哲學、音樂、美術、戲劇,以及各式各樣的藝術,所以文化是所有學科的基礎科學,可以透過學習與閱讀而獲得。龍應台大聲的問:「如果我們所訓練出來的學生,將來的政府官員、律師、醫生,什麼技術都是一流的,但是獨缺人文素養,獨缺對『人』的最深沉的認識,你會不會很不安呢?」
「今日台灣出現這麼多亂象,因為文化建設做太慢太少了」,孫運璿先生洞若燭火的警句,臨終猶念念不忘的提醒,震耳欲聾,政治人物聽到了沒有?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