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16, 2006

轉載- 法藏比丘的讚頌 文/聖嚴大師

法藏比丘的讚頌
〈法藏比丘的讚頌〉 爾時次有佛,名世自在王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時有國王,聞佛說法,心懷悅豫,尋發無上正真道意,棄國捐王,行作沙門,號曰法藏。高才勇哲,與世超異。詣世自在王如來所,稽首佛足,右遶三匝,長跪合掌,以頌讚曰:  佛有十大名號: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也是每一尊佛共通擁有的稱號。 阿彌陀佛在因地修行時,從錠光佛時開始,親近供養了五十二尊佛,到了第五十三尊佛,也就是世自在王佛時,有一位國王,聽佛說法之後,法喜充滿,因此發無上心,捐棄王位,捨俗出家而作沙門,號為法藏。所謂「無上正真道意」,就是發了成佛的大願。 「高才勇哲,與世超異」,是形容法藏比丘的才高能強、智慧勇健,均非世人所及。而他來到世自在王如來處所,便五體投地頂禮佛足,向右繞佛三圈,合掌跪下,以偈讚頌佛的功德。一、讚佛功德  光顏巍巍,威神無極,如是炎明,無與等者。  這四句偈是形容佛的身相光明莊嚴。「光顏巍巍」是指佛的面容發出紫金色的光芒,令人覺得崇高偉大;「威神」是指佛的威德不可思議,威儀萬千,讓人覺得無法衡量、無與倫比,不能侵犯。 我曾經看過名漫畫家蔡志忠先生所畫的漫畫,把大人物畫得很大,小人物畫得很小,而問他:「人體都是差不多大的,為什麼你畫的大人物和小人物,尺寸差距這麼多,豈不是與事實不符嗎?」 他說:「師父,事實上,一般人看到大人物時,總感覺自己很小,大人物很大,所以我是畫出大家心中的大人物和小人物。」 他又說:「師父,我們看到的不是真正的平等,我畫的是人心的感受。」 諸位是否也有這種感覺?看大人物就覺得他比你大,或者認為自己是大人物時,就覺得自己是個巨人。以菩薩眼光來看佛,一定覺得佛是巍巍然、威神無比,不同於一般常人。事實上在佛經裡所描寫的佛,不論是化身、報身,也都比一般的人及天人,要大得多。 「如是炎明,無與等者」,炎是兩個火字重疊相加,火有火焰、光焰的意思,光焰上再加光焰,就是表示非常光明,世上沒有任何發光的東西,可以跟佛身的光焰相比擬的。  日月摩尼,珠光炎耀,皆悉隱蔽,猶如聚墨。  這四句偈是在說明:若用世間最光明的東西,例如日光、月光、摩尼寶珠光,與佛身相的光明對照相比的話,世間的一切光,就會黯然失色,簡直就像黑墨一樣。  如來容顏,超世無倫,正覺大音,響流十方。  佛的臉上放光,無與倫比,佛所宣揚的妙法,音聲響遍十方諸佛國土。 有以「佛面猶如淨滿月」來形容佛的面孔如八月中秋夜晚的明月,清淨、圓滿、明亮、清涼;然而中秋的月亮表面還是有一些黑影,佛面卻是毫無瑕疵的。 法藏比丘不僅讚歎佛的面相、身相,更讚歎佛在說法的法音,那是世出世間的「正覺大音」,不是凡夫眾生的世間音,也不是二乘聖者的出世音。 基督教的《新約》,將基督的教義稱為「福音」,佛教則把佛法,稱為大覺者的「法音」。福音的「福」對佛教徒來說,只是修人天福報,最多是享受天界福報;可是大覺世尊的法音,是幫助眾生除煩惱、越三界、出苦海、成佛道的智慧,故名為正覺大音。 「響流十方」意思是,只要有佛出世、說法、度眾生,十方一切佛國淨土的諸佛及諸有情,便會知道有這一尊佛在說法,如同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說法,十方無量諸佛的世界,都知道有佛出世、有佛說法。  戒聞精進,三昧智慧,威德無侶,殊勝希有。  這是讚歎佛的所有威德,包括持戒、聞薰、精進、禪定、智慧等,都比一切大小乘的聖者稀有殊勝。 佛是持戒最精進、最圓滿、最究竟的人,圓滿成就一切大小乘的淨戒。凡夫持戒是壞事不做;菩薩持戒是不得做壞事,也不得不做好事。小乘人持戒,僅要求身口二業不作惡;大乘菩薩持戒,必須身口意三業清淨。大小乘聖者,都有道共戒,自然不犯惡業,但唯有佛的戒德莊嚴,已經圓滿無缺,故稱「無侶」。 「聞」是聽到的意思,對凡夫來說是聽佛法,在諸佛菩薩來說,則是聽聞眾生受苦、求救的聲音。凡夫的耳朵就是喜歡聽人家讚歎自己的話,也善聽所有人批評別人的話;但是我們學佛的人,應該學諸佛菩薩,聽聞法音,聽聞眾生受苦受難的聲音,而適時適地恰到好處地幫助他們。 「精進」就是永遠不懈怠的意思。懈怠和精進是相對的,如果應該做、能夠做,卻不去做,或是心存現在不做,下次再做,甚至今天不做沒關係、今生不做也沒關係的心態,就是懈怠。相反的,精進則是充分利用每一個現在,乃至於每一分、每一剎那的現在,努力持淨戒,努力聞佛法,努力修禪定,努力增智慧;雖然只有諸佛菩薩才能如此精進,但我們凡夫也應該盡力學習,盡力去做。 「三昧」是指在禪定的功用,亦即心中無雜念,便能不受外界的任何困擾。 「智慧」分為有漏與無漏。凡夫以自我為中心,縱然很聰明,還是有我執在,所以是有漏的智慧;大菩薩沒有自我中心,具備無漏的智慧;佛則是圓滿的覺者,所以是無人能及的一切智者。 「威德無侶,殊勝希有」,是因為世尊具備戒、聞、精進、三昧、智慧的五種條件,是世出世間一切聖者中的最上聖者,所以佛的威德,殊勝稀有,無人能比。  深諦善念,諸佛法海,窮深盡奧,究其崖底。  這是形容世自在王如來的智慧。「深諦」就是徹底的認識和瞭解;「善念」是非常深刻的憶念著,也就是深刻的理解而經常不忘「諸佛」所說的「法海」勝義。法就是由諸佛所證所說的道理,讓我們聽了以後,照著學習,照著實踐,也照著去如實修證。「海」有兩層意思:第一是廣大無際,第二是深厚無底,是形容佛法無量無邊;雖然諸佛所言說的法有限,但是其法義內涵是無限的。 諸佛的法海,包括十方一切諸佛所證所說的種種法,可分成義海和理海,所有有關佛教的名詞,稱為「義海」,親自實證如來的法身,稱為「理海」;通達無量法義,是為深徹義海;如能修行佛法而達明心見性,那就是實證理海;義海屬於思辨,理海出於經驗。 如來對於高深奧妙的諸佛法海,都能透徹體會,達於崖底。這是讚歎如來的智慧宏深,無障無礙。  無明欲怒,世尊永無,人雄師子,神德無量。  「無明」是煩惱的根本,無明會障礙善根,令人不起智慧;而由無明所產生煩惱的現象,就是貪瞋癡三毒。 所謂「無明、欲、怒」,實際上就是指的愚癡、貪欲、瞋怒,稱為三毒。眾生在沒有成佛之前,永受煩惱困擾。有煩惱,受困擾,竟不自知是煩惱,便叫作無明。有的人,天天覺得很歡喜、很高興,不覺得有什麼不好、不舒服的,還認為這就是沒有煩惱;但其實天天都在貪、瞋、妒嫉、懷疑中打滾,卻不知道那就是自害害他的煩惱,就是無明。佛則是無明根斷,煩惱已盡,永無三毒了。 「人雄師子,神德無量」,這是形容佛的威德、威神、法的威力,無量無邊,像人中的雄獅。威武、勇猛的獅子,稱為百獸之王,而佛是眾生之中的法王,說法如獅吼,一切眾生聽到了佛的法音之後,都會棄邪歸正。  功德廣大,智慧深妙,光明威相,震動大千。  在《涅槃經》裡面提到佛有三種功德:般若德、法身德、解脫德;以般若證法身、得解脫,叫作三德圓明。佛的功德廣大,是無法衡量的,所以稱為「功德廣大」。所以,聽聞佛法,比聽聞其他學問的功德要大,因為佛的智慧,是從佛法的修證而得到的,而且佛的智慧是最深廣最圓滿的。 佛的功德無量,而凡夫之人能有什麼功德?給人一碗飯吃,給人一件衣服穿,給人一點錢用,救人一條生命,這都是功德,是救人色身、肉體的壽命,功德當然很大;但如果能布施佛法,則是救人法身的慧命,這樣的功德更大;又如果能用佛法自度自救,救度一切眾生,便是修行菩薩道,這樣的功德最大。若僅以佛法自利,頂多是「有修有證」,若能利益眾生,則名為功勳,亦名功德。 「光明威相」,是形容佛的慈悲光及智慧光,包括照亮眾生世界的慈悲光,以及破除眾生無明的智慧光。如果只有智慧而慈悲不足,那是修小乘的人,小乘人也有慈悲,只不過沒有像菩薩及佛那樣永遠度眾生的大慈悲。 佛的三十二種大人相,都是威神莊嚴相,由於佛有光明和有威德的相貌,以及智慧深妙能如獅子吼般的說法,因此能震動大千世界,喚醒六道昏矇。 一個太陽系等於一個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叫作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叫作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叫作大千世界,大千世界共有小千、中千、大千三個層次,所以又叫作三千大千世界。 每一尊佛弘化的範圍叫作一個大千世界,釋迦牟尼佛弘化的世界,就是我們的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就是一個大千世界。而釋迦牟尼佛的色身,是為了度化娑婆眾生而來,除了地球世界之外,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三千大千世界裡,釋迦牟尼佛有千百億個化身。二、發願作佛  願我作佛,齊聖法王,過度生死,靡不解脫。  此偈是法藏比丘所發無上菩薩心的正願,前面都是讚歎世自在王如來的各種功德,現在是法藏比丘自己發願,願他自己成佛,而且希望:他在成佛後的功德、智慧、光明,都能跟法王一樣。 法王也是佛的別稱,世自在王佛是法王,阿彌陀佛是法王,釋迦牟尼佛是法王,藥師佛等也都是法王。因此,在西藏凡是轉世的大成就者,都被譽封為法王;但此處所指的是佛,也唯有佛,才是真正的法王。 「過度生死,靡不解脫」,有兩層意思:1自己本身已經由於佛法而度脫了生死。2使得如法修行的人,也都能度生死苦海,獲得解脫。  布施調意,戒忍精進,如是三昧,智慧為上。  為完成圓滿的佛果,先要修行六度,就是首先以布施調整自私心,長養慈悲心,再修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以及無漏的智慧。 「三昧」,梵文Sam257;dhi,就是定、等持、現法樂住、息慮凝心等的意思。可解作禪定,也可解作任何一樣的修行,到究竟的深處,都能成為定慧不二的三昧。法門無量,每一法門都能讓我們通向涅槃、解脫,任何一項成佛的修行法門,精進不懈,都能得智慧,都能得禪定,所以門門都能成為三昧;其實若和清淨的智慧相應,做任何事都能得三昧。 六度之中的每一度,若與智慧相應,都能成為三昧。有人說布施最容易做,人人都會,但唯有不求回饋的無相布施,不著相,不問有沒有功德,才是大功德,才能得布施三昧。  有人認為,持戒只是修人天福報,這只講對了一半,那得看你持的是什麼戒?用什麼心來持戒?以求取人天福報的心,或者怕下地獄受苦報的心來持戒,頂多是得人天福報而不得持戒三昧;若能不為求取什麼而嚴持佛戒,就能得持戒三昧。  吾誓得佛,普行此願,一切恐懼,為作大安。  這是說,阿彌陀佛發願自己一定要成佛,要好好地依願修行,普度眾生,使得一切有恐懼的眾生,能夠得到最大的平安。 生命是一種果報,應該要受的,逃也逃不掉,不該得到的,求也求不得。知道了佛法,受用了佛法,就不需恐懼;何況對於學佛的善人,尚有諸佛菩薩,以及護法天神的日夜護持。


※※※已得授權轉載自『法鼓文化心靈電子報』,版權屬法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http://www.ddc.com.tw 】所有,非經彼授權,不得轉載。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