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17, 2006

轉載-統一與獨立的終極選項 文 /人間福報社論

統一與獨立的終極選項


國民黨在媒體刊登了一則廣告,文中述及「台灣的未來有很多可能的選項,不論是統一、獨立或維持現狀,都必須由人民決定。」由於獨立的選項是過去國民黨一向反對的主張,這則廣告引起軒然大波,不僅黨內大老不以為然,據說連中國大陸都急電國民黨表達關切,要求國民黨闡釋這項訊息的思惟與動機。

但細看這則廣告內容,國民黨的主張是「維持中華民國的現狀」,至於未來是要獨立、統一還是維持現狀則「取決於人民」。黨主席馬英九在這則廣告掀波之後,立即澄清指出,「台獨不是國民黨的選項,而是人民的選項。」他強調國民黨的立場從來沒有改變。

的確,就現實來看,民眾意見分歧,對於中華民國的終極目標,有贊成統一的,有贊成獨立的,當然也有贊成維持現狀的。就是因為對於統獨的終極關懷不同,使得台灣的政壇出現藍綠的分野,如果作一簡單的區隔,藍軍的終極選項是統一,綠軍的終極選項是獨立。這也是台灣政治發展多年衍生的一種趨勢。

意識形態存在於一個人的意識之中,誰也無法左右,它屬於思想自由的範疇,誰也不能將自己的主張強加於人,尤其是執政者。至於政黨的主張,因為它取決於民眾是否支持,黨綱中如何規定國家前途的選項就由政黨自行決定。不過,從歷次選舉的經驗來看,政黨為了勝選操弄意識形態,甚至鼓吹族群對立的情況十分嚴重,對整個社會的發展帶來十分負面的後果。

政黨為了求取民眾支持的最大公約數,在黨綱的敘述上就盡量涵蓋可能支持的選民,而且不去觸犯到持反對意見的選民。例如民進黨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就這樣敘述:「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目前她的國號叫做中華民國,任何有關現狀的變動,必須經由台灣全體人民來共同決定。」國民黨也曾經出現本土派出走的危機,而提出本土論述,最後只做成「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的結論。

可見政黨要改變過去一貫的理念,可能要承受很大的風險,因為民眾稍有不滿就可能不再支持。國民黨在李登輝主政時,就因為理念不同引發過兩次分裂,也就是新黨和親民黨的出走,不僅國民黨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機,也失去了執政權。

有關台灣前途的意向,不僅要考量選民支持與否,還要顧慮中國和美國的因素。因為任何向獨立傾斜的意見都會遭致中國大力的打壓,美國也反對任何片面改變現狀的主張。包括陳水扁總統在春節談話中宣示考慮要廢除國統會和國統綱領的說法,就引起美方的強烈反應,雙方還在溝通中。

國統會和國統綱領是國民黨主政時期留下來的機構和陳述,幾乎已經束之高閣,連會議都不曾再開過。陳總統提出廢統之說,不過是向支持者表態。有人形容國統會和國統綱領「就像盲腸一樣」,可以不理會它,但如果會引發這麼多的風波,其實沒有必要去割除它。

毋容諱言,國家或是政黨的領導人,言行必須審慎。廢統論引起美方關切,國民黨的廣告引發黨員的疑慮,都顯示決策過程有瑕疵,甚至是少數人決策所致。國統會的存廢其實無關宏旨;而統一和獨立本來就是台灣未來的可能選項之一。問題是:決策時是否考慮到可能的影響和效應?這才是決策者應該關心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