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他人、奉獻自己、成就他人
所謂高僧或高尼,並不是自己說:「我是高僧」、「我是高尼」,那麼自己就是高僧、高尼了。真正的高僧或高尼,也不會說:「我要成為高僧」、「我要成為高尼」,如果是這樣子的話,相信他很難成為高僧、高尼。
記得幾十年前,有一次,中國佛教會在台北善導寺舉辦護國息災法會,發動各佛學院的學生大約有一百多人到場誦經,而在報紙上發出了一個訊息,說這一次護國息災法會,非常的盛大,由一百多位高僧共同主持。當時,我和我的師父看到這個訊息,都覺得這措詞非常不恰當,心想:「這樣下去,佛教的前景堪慮啊。」去誦經就說是高僧,把和尚衣服一穿就說是高僧,這樣的說法是不妥當的。現在,幾十年過去了,那一班所謂的高僧,不知是不是真有成為高僧的。
不應該隨便自稱是高僧,也不要過譽、隨便稱別人是高僧。通常我們講「高僧」,是歷史上的人物,所謂「蓋棺論定」,他們的事蹟行儀,有若干可以讓後來的人取法、學習的,這叫做高僧。人還在世時,一到場,就被說是「某某高僧來囉」,那有如是扶鸞,在鸞壇上說:「孫悟空齊天大聖在此。」這好玩啦。小說裡面,譬如《西遊記》中描述遇到了什麼鬼怪妖靈,他們自己會稱呼自己是某某大神、某某大聖,這些都是不知慚愧。自己稱自己為高僧,或是希望人家來稱自己為高僧,這也是不知慚愧。
什麼叫做高僧?歷史上的出家人,他們的事蹟、行儀,可以作為我們的典範,讓我們學習,譬如像弘一大師、虛雲老和尚,就是高僧。
最近,我有一個隨行的秘書,他每天跟著我四處走,我說:「你這樣每天跟著我,你會失去信心哪。」他說:「怎麼會呢?」我說:「我又不是一個高僧,我是一個普通人,你還沒有每天跟著我的時候,或許還會覺得這個聖嚴老和尚可能有一些名堂,現在你天天跟著我,你看我,也吃飯、也睡覺、也會打瞌睡、也會偷懶,有時候也會嘮叨。老人有老態,我就是老人一個而已。這樣子,你會失去信心。」他說:「師父,不會呀,我看到的師父,令我越來越對師父感到尊敬、景仰。」我說:「為什麼你會有這樣的想法?」他說:「師父在任何時間,跟任何人講話,都不是在表現自己、認為自己有多了不起,也不是要人家來接受自己,而是隨時都在關心著他人,關心對方、尊重對方。另外呢,師父很謙虛,沒有覺得自己是大師、是高僧,沒有覺得自己是法鼓山的一山之主,很尊重所有的人,如果錯了會承認錯誤,不會強詞奪理,即使是有道理的,也不會跟人爭論,這些是我學到的。」這個是有善根的人,如果沒有善根的人,他看到的,會是別人的缺點。
有一次,有人問某位法師的弟子:「你有看到老和尚,有什麼不同於其他人的地方嗎?」那個弟子說:「有!我看到了。老和尚有功夫。」什麼功夫呢?他說:「他的膀胱很有力。」蠻有意思的,他的功夫就是膀胱很有力。這意思是什麼呢?就是半天不去上廁所,他說老人多半會頻尿,而這位老和尚,年齡這麼大了,可以半天不上廁所,所以很佩服他。
這個算行儀嗎?膀胱有力,半天不上廁所,我相信除了這位老和尚以外,其他健康的老人也可以,那麼,這個算是高僧行儀嗎?所以,這位菩薩沒有注意到,什麼叫做行儀。我不相信這位老和尚的行儀就是膀胱有力,這樣的看法很古怪。
還有一次,有一個人告訴我,說他見到的一位高僧,真是有功夫。我問他:「什麼功夫?」「喔!他冬天時衣服穿得很少,夏天時穿著棉襖。」我說:「這個是什麼功夫!」他回答:「欸,這是修行啊,大修行人才有這功夫,我們一般人,冬天會冷,衣服要穿多一點,夏天會熱,甚至於想把皮都拔掉耶,太熱了。他在冬天可以少穿衣服,夏天可以穿棉襖,這是功夫,這是修行。」唉,我說:「我在英國看到,小綿羊生出來的時候身上毛很少,冬天時還可以在戶外蹦蹦跳跳,綿羊在夏天,身上一身的毛。我說,這樣說來,綿羊也是功夫很好的。」就是有一種人,體質特殊,體質特殊的人並不等於就是大修行人。以外相、表象的特殊或古怪,就藉以評斷這人就是高僧,弄錯啦!弄錯啦!
我們看《一夢漫言》中記述的見月老和尚,他會不會記恨、記仇?不會的,他只有慈悲心,沒有怨恨心、沒有忌妒心,他有自信心但是非常謙虛。怨恨心、忌妒心,不是出家人應有心態;不謙虛,不尊重人,也不是出家人應有的心態。你們應記住,要謙虛、要有慈悲心,不要有怨恨心、忌妒心。
曾有人跟我提起:「現在我們的分院,都是獨立的法人,都有獨立的信徒大會,師父在的時候可能沒事,但師父走了以後,說不定會鬧獨立耶。那怎麼辦?」其實,這就要看我們本山的方丈和本山的僧團大眾是不是有大心量。如果心量大,所想的就是為人謀福利,這樣子的話,應該就不會有這種情況發生。換句話說,就是為每一個分院提供資源、提供方便、提供福利,處處為他們設想、為他們好,支援他們的不足。還有,要尊重每一個分院他們特殊的狀況,如果不尊重他們的狀況,一定要求他們非得跟我們一樣,這也有問題。各分院有各分院的環境、人事,如果不尊重對方,又不為他們提供資源,提供服務,那麼,要跟著你法鼓山做什麼?即使原本不想獨立的也會獨立呀。如果我們是把分院當成我們的募款站,募集站,要替我們找錢、找人,存著這種想法的話,他們會願意加入嗎?不願意的。《維摩經》講:「欲令入佛智,先以欲勾牽。」這個欲,指的就是利益,我們提供各分院所希望的、所需要的,提供教育的設施、弘法的理念,提供各方面的便利,各分院會很願意加盟我們這個團體。現在社會上的許多加盟店,怎麼加盟的?就是那些總公司提供品牌,提供技術、提供制度,還可能提供產品,有完善的組織規劃與福利制度,讓加盟的人可以很省力地賺到錢、得到利益,如此才會有人願意加盟。佛教團體的加盟,也是同樣的道理。
大家在學做出家人的時候,首先要學習的,就是尊重他人,不強求對方改變。如果我們自己本身有一定的優點,不用強求,人們也會漸漸、漸漸的向我們學習,跟上我們。第二個要學習的,就是奉獻自己所有,把我們自己所擁有的,分享給需要的人。
再重覆一次,先要尊重他人,其次要奉獻自己。這是非常重要的,請你們記住:要尊重他人、奉獻自己、成就他人。
我們心中經常考慮到的問題,不應是自己個人。至少,以我們這一班男眾來說,我們要考慮的就是男眾班,我們不要讓男眾班丟臉,不要讓人家說:「僧伽大學的男眾真糟糕啊!」僧伽大學的男眾只要一個人有問題,人家不見得都知道你們的名字,弄不清楚欸,可能就只會說,是僧伽大學男眾班的。所以,個人沒什麼關係,我們這一班的精神、光榮才重要。再者,我們這一班人是為僧團、為三寶奉獻的,為僧團、為三寶,不應去考慮自己的利益和損失。一個出家人常常掛念自己的得失時,一定是痛苦的。譬如你經常就是考慮自己的意見,而不是考慮對方為什麼會講這樣子的話、為什麼會有這樣子的意見、為什麼會有這樣子的表現狀況,這就有問題。其實,對方會這樣表達,背後一定有原因的,譬如說,是他的社會背景使然,或是他的身體狀況使然,或是他積習已久,乃至他的天生性格是如此。所以,不強求其他的人要像我們自己一樣,說:「我能夠的,你為什麼不能夠?」要知道,你能夠而人家不能夠的事情太多啦,人家能夠而你不能夠的事情也太多啦,不需強求的,就問自己能夠為人奉獻什麼。這句說很重要!「就問自己能夠為人奉獻什麼」,大家如果都能這樣子想的話,我們這個僧團,會是團結、有凝聚力、有向心力的,大家的目標一致,都是為弘法利生而努力。
我們最忌諱的事,是叫人家謙虛,而不是自己謙虛;叫人家慚愧,而不是自己慚愧;叫人家懺悔,而不是自己懺悔;叫人家尊重我,而自己不尊重人;叫人家奉獻給我、幫助我,而不是讓我來奉獻給人、幫助人;叫人家來成就我,而不是由我來成就人。以上這些心態,是世俗人的心態,你們剛來的時候,可能是這個樣子的,但現在你們都已經受了沙彌戒,決定做出家人了,如果還不知道把在家人的想法換掉,那就很糟糕。出家人的想法跟在家人是相反的,價值觀絕對相反,請你們不要用過去的價值觀、在家人的價值觀、世俗人的價值觀來生活,來跟人相處,否則的話,你會煩惱不已,痛苦不已,到最後,你會待不下去,會想離開。出家人沒有用出家人的心態來過出家人的生活,沒有以出家人的心態跟人相處,那麼的話,你還是在家人。既然你還是在家人,當然沒有辦法過出家人的生活,你會待不下去、想離開,也是正常的。所以請諸位要警惕自己啊!如果還是用在家人的心態,動不動就說:「我!…我!…」動不動就說:「我以為怎麼樣!」、「我覺得怎麼樣!」、「我相信怎麼樣!」這樣子的思考,就是沒有脫去在家人的習氣。許多的人,尤其是年紀大了的人,習氣很重,叫你不要以自我為中心,不要一天到晚在「我」上打轉,你可能隨時隨口說出「我以為我自己應該要擺下我自己」,一下子就出來三個「我」,你們看看,一句話裡面跑出來三個我。當然,這不是要你們不能說「我」字,而是說,不要老是在「我」上打轉、思考,以自我為中心。
※※※已得授權轉載自『法鼓文化心靈電子報』,版權屬法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http://www.ddc.com.tw 】所有,非經彼授權,不得轉載。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