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31, 2006

轉載-有人說他搭衣乞食有損佛教形象 文/淨空大師

有人說他搭衣乞食有損佛教形象,弟子對此感到疑惑。

答:搭衣乞食是如法的,苦行是值得讚歎的,這不是損形象。我看過他的筆記本,他的問題是他傳的這個法跟經論相違。我們應當依法不依人,這是世尊滅度之後,教誡後世弟子的,佛不在世了,我們要依靠誰?佛開示了四依法。

  第一、「依法不依人」。法是經典,一定要以經典為準,祖師大德註解的經論只是給我們做參考。因為經的道理太深了,我們要有智慧辨別,他講的註解合不合經中的道理,合的可以接受;如果跟經典的意思相違背,就不能接受、不能聽。

  自古以來經典的註解太多了,所以必須經過歷代高僧大德的檢驗,有問題就不流通了,故能流傳下來的不多。從前的印刷技術不發達,流通很不容易,因為成本太高,所以被流通的文字都是精挑細選,選最好的,大家公認的,這才會願意花費來流通。

  而你提的這一位法師,他講的法在淨宗經典裡面找不到。我們再想想,法照禪師的五會念佛沒有傳下來,原因為何?因為是文殊菩薩說的,不是佛說的。菩薩可以對某一個人說,那是針對某個人的利益,不是對大眾,而佛是對一切大眾。也許這位法師遇到什麼人,我們並不知道,所以傳給他的只對他個人有利益,對別人未必有利益。正如大夫看病一樣,每個人的病不一樣。唯獨佛開的藥方是能利益一切眾生的,這是決定沒有問題的,所以佛教我們依法不依人。

  第二、「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什麼是了義?在這一生當中,能夠幫助我們了生死脫輪迴,往生極樂世界,這是了義;這個方法如果不能幫助我們了生脫死,在這一生當中成就佛道,都不算了義。

  第三、「依義不依語」,我們依照經典裡面的意思,不一定遵照其言語、文字。因為佛知道,佛滅度之後,經典會向全世界流傳,原文是梵文,必定要通過翻譯。故會有些人對翻譯不相信,懷疑它是不是原來的意思、有沒有翻錯。依義不依語,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只要意思對了,言語多說、少說、深說、淺說,都沒有關係。

  第四、「依智不依識」。智是理智,識是感情,學佛一定要依理智,不能用感情。

  這四個原則,讓後世弟子有了依靠。所以,這位法師的學法在四依法裡都不能成立,我們還是依照經典來修行,三經一論、五經一論都好,都沒有問題。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