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09, 2006

轉載-卓越教學、延續法身與「食存五觀」

卓越教學、延續法身與「食存五觀」
■釋惠敏(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教授兼教務長、中華佛學研究所副所長)
卓越教學的關鍵︰激發學習動機
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二十一世紀,如何提昇國家競爭力培育下一代優質人才,是各國當前教育政策的課題,而大學品質的提昇與創新研發的領先,則扮演關鍵性的角色。近來許多國家為提昇大學的國際競爭力,不再像過去「齊頭式」的補助大專院校辦學,紛紛推出特別經費激勵方案。例如︰日本的「二十一世紀卓越中心計畫」、韓國的「韓國腦力二十一」、中國大陸的「二一一工程」與「九八五工程」,希望以較集中經費的方式,協助重點大學發展。台灣則於2004年推出「五年五百億元邁向頂尖大學計畫」補助十二所大學,以及四年五十億元之「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補助十三所大學。
以「全方位」的學習態度傳承知識生命︰延續法身
這讓我回想起常在課堂上與青年學子們分享的我之學思歷程︰在大學一年級之前,我似乎只是為考試而讀書,找不到學習的方向與目標。縱使讀到大學,仍然體會不到所謂「大學之道」,每天茫茫然,翹課看電影,或坐教室最後排讀自己喜歡的文學、哲學的課外書,像遊魂般過了大學新鮮人的生活。將升大學二年級的暑假,無意間參加了為大專生所辦的暑期佛學講座。接觸佛法後,猶如當頭棒喝,彷彿夢中醒悟,隱約摸索到自己生命的定位︰逐漸感受到自己的生命與眾生生命之相依相存關係,震撼我那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迷思,動搖我對「自我」是恆常不變的執著;同時也體會到諸行無常,個人的生命於相似相續、不常不斷、變異演化過程中,猶如生命大海洪流中的水泡,緣起緣滅,不生不滅。
「食存五觀」︰以「報眾生恩」的學習動機提升社會生活品質
此外,從佛教的齋堂儀軌「食存五觀」︰(1)計功多少,量彼來處;(2)忖己德行,全缺應供;(3)防心離過,貪等為宗;(4)正事良藥,為療形枯;(5)為成道業故,應受此食的五種觀想,也是我終身學習動機的泉源。它提醒我︰每天的飲食是由多少眾生血汗所換來?有多少眾生的死與犧牲才能成就我們今天的生命,我今天有何功德可以享用?而且食物當前,要遠離貪欲、驕逸等等過失,猶如吃藥療病,恰如其分地用餐,為滋養身體,以成就道業,報答眾生恩,回饋社會大眾。
所以,在課堂上有時會提醒學生們要想想︰我今天是否有盡力作到學生所應盡的的社會責任?今天的所作所為是否對的起社會大眾所供給我們食衣住行等一切資源?以下課後到餐廳用餐時為例︰上課或作業,若偷懶散漫;那吃飯時,就不能責備廚師們偷工減料。若上課遲到早退或遲交作業,不以為意,那你用餐時就不能對廚師們的遲到早退、上菜太慢憤怒。上課時的學習品質低落,下課後回家搭公車時,就不能抱怨司機們的服務品質惡劣;你也沒有權利對偷工減料的住屋、衣服生氣……。而且,什麼樣的學生,將來就成就什麼樣的社會,如此品質的社會是我們想要嗎?這些或許是我們在思考如何提升大學品質,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時,除了投注大量的經費之外,所應注意的基本課題吧!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第270期》


※※※已得授權轉載自『法鼓文化心靈電子報』,版權屬法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http://www.ddc.com.tw 】所有,非經彼授權,不得轉載。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