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任經濟部長的啟示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日宣布新一波內閣人事案,除了內政部政務次長因涉貪瀆遺缺補實、研考會主委由副主委真除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財經內閣的調整,包括金管會主委由委員代理,證交所董事長由財政部次長升任,金管會代理主委接任櫃買中心董事長,而最特別的則是經濟部長黃營杉遭到撤換,由政務次長陳瑞隆接任。
此次經濟部長的更替,特別在於經濟景氣對策信號轉趨悲觀,而經續會的召開又引發爭議和衝突,物價蠢蠢欲動之際,國人對於台灣經濟的未來更充滿疑慮,因此,對於研擬和執行經濟政策的主管是否「稱職」,自然賦予特別的關切。尤其審視陳水扁總統任職六年以來,台灣的經濟表現確實乏善可陳,而財經人事的變動更是頻繁,兩者互為因果甚至演變為惡性循環,以至財經政策難以連貫,甚至財經政策都非財經部會或行政院可以單獨、客觀決定。
即以經濟部長為例,從林信義之後,宗才怡、林義夫、何美玥換到黃營杉,乃至於新任的陳瑞隆,幾乎是一年一任,尤其最短的宗部長任期只有四十八天,黃部長的任期約有六個月,也算是第二短的任期。除了任期短主要是因為「人選」的「不適任」而不得不下台之外,有些屬於經濟部體系出身的部長,卻也因為缺乏政治正確的判斷力,有時堅持財經專業的政策,反而不受政府的信任或垂青。人事既然不安定,政策當然不能有效執行、落實,經濟也就無以振衰起敝,受害的乃是台灣整體的競爭力和國民福祉,也難怪當初的經濟部長曾經說過「要有過苦日子的準備」。
因此,我們認為此次財經內閣的更易,即使陳瑞隆次長一路是由基層幹起,在財經專業的能力和經驗可以肯定,但是如果陳水扁總統不能做到真正的「權力下放」,有口無心地「拚經濟」,又受制於「意識形態」,繼續鎖國政策,兩岸不能三通,兩岸對立關係不能和緩,在用人方面不能「用人唯才」,「尊重專業」,誰來當經濟部長其實都一樣,差別只是任期長短而已。
須知,政府和執政黨滿意度如此低落的原因,除了在行為操守方面不能做到廉潔的基本要求之外,最主要還是在財經方面的表現實在是讓人民太失望。從陳總統過去財經人事的安排,以及對於財經政策容易受到政治干擾而搖擺不定來看,民眾不太相信陳總統會做到「權力下放」,從最近陳總統對於經續會所做的即可看出一端。因此改變的關鍵在於蘇貞昌院長,更在於蘇院長能否真切地體認到,「發展經濟才是台灣唯一的出路」,除了不能對政府體系內的貪瀆姑息縱容之外,更應積極地跳出意識形態的窠臼,敢於提出「國際化」、「自由化」的財經政策。
在台灣產業面臨升級和轉型的困境之中,在物價上漲壓力之下,台灣要避免被「邊緣化」,當前最主要的財經政策,就是對外要促進兩岸的三通,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吸引外資進來;對內則要講求清廉效率,改善投資環境,追求財政健全。
經濟部最重要的是部長,蘇院長何妨和陳總統權力一起「權力下放」,尊重經濟部長的專業,讓他全力拚經濟吧!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