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外交挫敗陰霾 端賴拼經濟
就在行政院長蘇貞昌將出訪查德前夕,傳來查德與中國建交的消息,外交部、陸委會立即提出嚴厲的批判,指中國大陸此舉是「邪惡勢力」、「野蠻行徑」。另一方面,行政院高層表示,政府既有的兩岸經貿政策「不可能不受影響」,並透露有關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與本島試辦人民幣兌換等,可能首當其衝。
陸委會也有官員認為,後續兩岸經貿政策「就很難說了」。言下之意,政府似乎有意採取「經貿措施」來報復或對抗對岸的外交戰略。
眾所周知,兩岸多年來靠金錢外交來收買友邦,其實都是「喊價模式」的惡性競爭,讓這些所謂的「友邦」遊走兩岸,哄抬價碼,不但買不到有情有義的邦誼,更是所費不貲。因此,查德斷交雖是我方討價還價失利的新增個案,但國人也未必認為是損失;至少台灣可以免於被勒索或抬價的壓力,而對岸也可能因而付出沈重的財政負擔。
外交是內政的延伸,人民的生活比國外邦誼更重要。從民調可知,雖然多數民眾對於中國外交手段不滿,但也有不少民眾不太重視此種外交挫敗,主因為民眾對於政府在內政方面的施政績效普遍不滿,不但國人所得和財富無顯著成長,政府的貪腐無能更是有增無減。
部分民眾甚至質疑,政府不把珍貴的資源用於國內生活困頓的民眾,反而用來資助形象不佳的友邦,或流入貪腐的政府官員私人口袋,對於台灣的國際形象也是一大傷害。
我們須切實體認的是,當前的國際情勢確實是「形勢比人強」,已不容許我們再繼續用金援模式搞外交。一方面是因我們自己的財經政策失靈,導致經濟成長相對趨緩,在國際上的經濟影響力已大不如前;另一方面則是中國的崛起,挾其龐大的「磁吸」實力,成為各國競相爭取靠攏的對象。
近年來中國有計畫的成立「中非合作論壇」,並免除許多邦交國的外債,成為美、歐先進國家的競爭者,這些都是我們愈來愈無法並駕齊驅的環境趨勢。
我們要提醒政府,面對當前外交情勢的逆轉,千萬要冷靜地思考因應對策,避免做出太過情緒化的反應。以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及開放人民幣兌換兩件事而言,對於台灣經濟的實質利益是千百億之巨,遠大於斷交的面子損失;如果擱置或拖延,無異是用傷害自己的方式,來報復對方的不友善行為,也是以犧牲民眾福祉,來彌補政府面子的損失,絕非明智之舉。
如果就爭取能源的戰略思考而言,中油已投下鉅資取得探勘查德油礦的機會,為了避免血本無歸,唯今之計,政府應該透過適當管道,以法律手段來確保該商業利益,以及能源供應的安全無虞。
倘若政府還想發憤圖強,何不專心拚經濟,把台灣的經濟搞好,讓民眾過更好的日子,才有實力在國際舞台上大顯身手。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