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感言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國內也有許多相應活動,行政院要召開「國家永續發展會議」,台北市長候選人要考察「內湖垃圾山」,民間環保團體在對執政黨的環境政策與實際作為失望之餘,轉而寄望於在野黨,要去拜會國民黨馬主席。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在全世界都沉醉於科技進步,工業發達,經濟繁榮,社會富裕的浪潮時,人們就開始察覺到環境也在以一種微妙的方式反擊。這種人類行為,與環境作用相互衝擊的過程,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而對於這種交互作用和其所造成的影響,都是在環境被人類蹂躪到不堪地步之後,才慢慢的感受到。
沉醉於經濟發展美夢中的狂熱分子,漸漸開始明白,不可持續的生產手段和生活方式,所導致的全球性環境危機已經嚴重造成大自然生態系統失衡,威脅到一切物種生存。當代環境保護運動的先驅者詹姆斯‧洛夫洛克警告我們,「人類的愚蠢行經所引發惡果,已經讓地球大難臨頭」。
單以溫室氣體效應一項而論,就已經貽害無窮。每當我們按下一個電燈開關,發動一部汽車,發電廠與汽車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氣體就大量湧到天空,汙染環境,造成溫室效能,令地球溫度節節上升。氣溫升高將引發劇烈變化,造成海平面上升,冰川融解淹沒大陸,城市遭毀。
一九六二年美國威斯康辛州民主黨參議員蓋洛德‧納爾遜,說服當時總統甘迺迪,做了一趟保護野生動物的旅行,以引起民眾對保護環境的注意。一九六九年納爾遜與友人成立保護環境組織,創立「地球日」以表達公眾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建議,並獲致全球熱烈反應。
一九九○年美國國會宣布,每年四月二十二日定為法定「地球日」;經過「一九九○年地球日」主席丹尼斯‧海斯的努力,得到其他國家支持,進而成為「世界地球日」。年年「世界地球日」我國民間環保組織也會舉辦一些活動響應。
但是要拯救地球,讓人類能在這個唯一的地球上長久生存發展,只是舉辦一些應景的活動;甚至於加上垃圾分類或者使用者付費之類的環保措施也是不夠的,必須以智慧、決心、節制和犧牲,才能為人類帶來一線希望。
一、節制物欲:在貧窮時代,因為缺乏而希望擁有,所以崇尚物質主義,大量生產,大量消費,以求滿足。富裕之後,應超越擁有,進入後物質主義時代,追求精神上的滿足。
二、改變觀念:過去「綠色和平」等組織所提出的反核主張,已不合於進步的科學精神與環保觀點,必須加以改變,晚近對於核能的看法也已大異於往昔,應重新思考反核的主張。
三、提倡素食:穀物生產的一半是被用以飼養禽畜,剩下一半的五分之二是拿來釀酒。素食與戒酒,即可緩解當前的飢餓問題,兼可減少汙染,培養土地生產力。
四、生活革命:環境之所以遭破壞,是因為人類但求方便的生活方式,少蓋幾棟玻璃大廈即可減少能源耗用;天然採光的房子,又通風又節省照明用電,早點起床工作,可少開冷氣電燈。
世界地球日不是一套儀式,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要我們改變過時的觀念,調整不合時宜的想法,經營節制、純潔、樸實的生活。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