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19, 2006

轉載- 愛與恨一線間文 /人間福報社論

愛與恨一線間

中研院院長李遠哲若干年前曾預言說,世界愈縮愈小,將逐漸變成一個小小地球村。由於科技進步,國與國間的疆界愈益糢糊,以致連國家的「主權」也不易過度堅持。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全球種種政經變遷,更證實李院長的睿智與遠見。

一九八九年底,柏林圍牆轟然倒下,德國邁向統一,造成歐洲結盟的先聲,如今歐盟之間,貨物通行無須關稅,不同國籍人才互用,貨幣統一無須兌換,往來觀光不查護照。德、法原為世仇,現已和睦相處,視為一家;德、奧本係同族,仍然分屬兩國,相互尊重。

歐盟之所以能成為歐盟,動力當然拜經濟全球化之賜。但由於科技的進步神速,國家的藩籬反成為經濟進步的阻礙,歐洲諸國的結盟,其結果是經濟規模擴大,人才相互流通,小國有了自信,企業管理取代國家威權,國與國間必須讓出相當的「主權」,以適應這項結盟的大變遷。

亞洲在科技的影響下,也不能不思考歐盟模式的標竿作用。由中國發起的「東協加三」貿易自由區,可能是一項起步,由關稅壁壘的產險到統一貨幣,也許是一條漫長的路,但這個趨勢是不可抗拒的潮流。台灣在地理位置上,正好處於東協加三的中間偏東;而在人文歷史的關係上,卻與中國又同文同種。除非上帝大施法力將台灣島移至夏威夷附近,否則台灣欲與中國斬斷臍帶,結果是自取滅亡。

台灣至今,仍有人沉緬在五、六十年代經濟起飛而與中國互不來往的美夢之中,庶不知,斯時之中國是一個與世界隔絕的封閉體,加之冷戰正酣,自由國家與共產世界敵我分明,台灣向東傾斜(親美),中國向西靠攏(親蘇),涇渭已成,當然可以自成格局。但問題是,世局丕變,二十年來,中國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且已摒棄共產體制,不論是否和平崛起,崛起確屬事實。台灣對此一重大變遷,絕不能視而不見。滿清末年,慈禧老佛爺拒迎西化,其苦果肇致了中國積弱不振長達一世紀,前車之鑑斑斑可考,台灣豈可再蹈覆轍,貽禍於子孫?

兩岸之和解,是台灣最佳出路,而和解需要高度的政治智慧與豐富的想像力。日前在北京召開的國共經貿論壇,不論其成就或收穫如何,至少可以解釋為對和解的一項努力,也是智慧與想像力的發揮,尤其雙方避談硬梆梆的主權,刻意模糊某些敏感的話題,只談經貿,不碰政治,證明兩岸明智之士都體會到互惠、雙贏是兩岸最佳的選擇;僵持與仇恨必然是覆敗之源。

台灣與大陸絕非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關係,連以色列都在談和解,也努力尋求和解的各種方案,為何台灣一部分人卻要視兩岸經貿合作乃是「與魔鬼共舞」,連戰之赴會,譏為「良心何在」?試問我們要選擇和平、共榮、互惠;還是要戰爭、毀滅而放棄一線和解的機會?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我們相信,愛與恨都在一念之間;我們也相信愛的基礎是自信與寬容,恨的動力乃是自卑與自憐。

執政者在兩岸問題的心態上,如果不能由恨轉化為愛,由鄙視轉化為悲憫,由閉鎖轉化為開放,則兩岸死結將永無開解之日,一旦不幸演變為一場戰爭,其後果之慘應可預見,執政者豈可不三思!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