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講記(23)
然諸眾生。脫獲罪報。未久之間。又墮惡道。
閻羅王說出自己的疑惑。「脫獲罪報」,罪報指三惡道,脫是脫離,獲得脫離罪報。眾生脫離了惡道,可是「未久之間,又墮惡道」,未久是很短暫。
科註舉「等活地獄」做例子,等活是屬於八大地獄之一。此地獄眾生的壽命與四王天一樣,人間五十年是地獄裡的一天。罪人離開地獄到人間來,在人間又造作罪業,縱然活上一百歲,死後又回到地獄去。在地獄看才兩天,怎麼去了兩天又回來了!這種事情太多了。
閻羅王看到罪人接受地藏菩薩的教化,覺悟回頭了,一念回頭就能脫離惡道,縱然是在阿鼻地獄亦不例外。何以很快又回到地獄去,閻王向釋迦牟尼佛請教。其實,閻羅王是明知故問,因為菩薩、鬼王說出來,大眾的信心還不足,才請佛說出來,大眾才相信。是故此是屬於「利樂有情問」。不是不知道,而是代眾生問。我們要想佛法久住世間普遍的弘揚,一定要懂得代眾生提出疑問。
世尊。是地藏菩薩。既有如是不可思議神力。云何眾生。而不依止善道。永取解脫。唯願世尊。為我解說。
此處的確是我們的重大疑惑,閻王很慈悲地代我們問出來。地藏菩薩的智慧、慈悲、神通、道力,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為什麼罪報眾生不遵照菩薩的教誨,「永取解脫」?因為眾生的業障、習氣太重,煩惱放不下,內有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外受五欲六塵、妖魔鬼怪的誘惑,誘惑的力量太大!是故到人間又被迷惑,又造罪業,沒多久又再墮落入地獄。不是地藏菩薩沒有能力,而是眾生不肯依教奉行,才遭此苦難。
佛告閻羅天子。南閻浮提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
世尊答覆閻羅王,眾生又墮惡道的原因是「其性剛強」。性是習性,不是本性。習性就是阿賴耶識含藏的習氣種子,其種子有善、有惡。大乘佛法講善的標準是自性,自性本具的是善,「善」不是善惡之善。善惡之「善」也是不善。
六道眾生何以不能脫離輪迴、超越三界?就是無量劫來的習氣太重。佛說,一切有情眾生捨身受生,習氣強者先牽。每個眾生都具足十法界的習氣,即使是地獄眾生也有佛的種子,但為何不能作佛?因為種子的力量弱,而貪瞋痴慢煩惱的種子強。強的種子先受報,所以才墮惡道。六道眾生難調難伏,要調順、降伏貪瞋痴慢的習氣,相當不容易。
是大菩薩。於百千劫。頭頭救拔如是眾生早令解脫。是罪報人。乃至墮大惡趣。菩薩以方便力。拔出根本業緣。而遣悟宿世之事。
「是大菩薩」是指地藏菩薩。地藏菩薩無量劫來沒有離開六道。他也像釋迦牟尼佛一樣用千百億化身,隨類化身「頭頭救拔」眾生。我們時常遇到地藏菩薩,但不能夠覺察。我們起惡念想做壞事時,有人來勸導我們,那個人就是地藏菩薩的化身,我們哪裡知道?地藏菩薩無時、無處不在勸導我們,我們不肯接受,所以仍舊造作罪業。
一切諸佛菩薩的化身都沒有一定,感應往往在剎那間。諸佛菩薩藉著任何人身、物身,依報、正報,讓我們覺悟回頭。《華嚴經》說,凡夫只有我一個,除我之外皆是諸佛菩薩的化身,示現來度我這個剛強難化的眾生。無論是善人、惡人、順境、逆境,都是諸佛菩薩應化的,能作如是觀,今生當然得度。
「如是眾生早令解脫」,解是解除妄想、分別、執著、煩惱習氣;脫是脫離六道輪迴,生死苦海。此是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的期望。
「罪報人」是泛指六道眾生。以覺悟人的標準來看,明心見性才是正常的人,沒有見性都是罪報人。以《華嚴經》與本經的標準,十法界的眾生都是罪報眾生。「乃至墮大惡趣」,此句是專指三途,地獄、餓鬼、畜生是大惡趣。十法界裡都有地藏菩薩的應化身。「菩薩以方便力,拔出根本業緣」,用教學勸導眾生回頭,說出眾生迷惑、造罪業、受苦報的原因,使眾生覺悟之後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就得度了!我們在經典中看到很多,極重罪業之處,只要有纖毫的善念生起,就能破地獄而超生。
佛教眾生「遣悟宿世之事」,最低的限度,佛教我們認識三世因果,更深的因果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佛對十法界一切眾生講經說法,無非是幫助大眾開悟而已。《法華經》云:「開示悟入」,將諸佛如來教化一切眾生的綱領,一語道破。開示有淺深廣狹之不同,悟入亦復如是。
自是閻浮眾生。結惡習重。旋出旋入。勞斯菩薩。久經劫數。而作度脫。
「自是」指六道眾生。「結惡習重」,結是總結、歸結。造惡不是一生一世,而是無量劫來生生世世,皆結惡習。惡是貪瞋痴三毒,習是習氣。在三善道與三惡道「旋出旋入」,旋是很快,出是出離三惡道,生在三善道。旋出,出離三惡道;旋入,又回到三惡道。墮入三惡道之後,出來不容易,經上講得很清楚。菩薩在三惡道教化眾生,若眾生的善根、福德、因緣不足,佛菩薩對其亦無可奈何。諸佛菩薩示現在世間苦口婆心教化眾生,有幾個人相信!
「勞斯菩薩」,是指地藏菩薩,也可以泛指一切諸佛菩薩。「久經劫數,而作度脫」,無量劫來菩薩不疲不厭,度脫罪苦眾生。諸佛菩薩在六道度眾生,先度根熟的。《彌陀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福德、因緣都具足,方是成熟。何謂善根?接觸淨土法門能信、能解,即是善根。何謂福德?能行、能證,即是福德。淨宗的「證」就是往生。若肯念佛,真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即是證果。因緣是遇到正法,遇到善知識,遇到好的同參道友,此是緣分。凡是根熟的眾生,不是偶然的,無量劫的薰修在今天成熟,機緣非常希有難得。
譬如有人。迷失本家。誤入險道。其險道中。多諸夜叉。及虎狼師子。蚖蛇蝮蠍。如是迷人。在險道中。須臾之間。既遭諸毒。
「譬如」是比喻,「有人」是指六道的眾生。「迷失本家」,迷失了本性。「誤入險道」,險道是指六道輪迴,在此特指三惡道。佛家常說「輪迴路險」,何以故?六道都有邪惡。色界天以上有定功,即我們常說的定共戒,是故不造惡。雖不造惡,無量劫來的惡習種子沒有斷除,只要定力失掉,強大的惡習力量立刻就爆發,隨後就墮惡道、墮地獄。
現前社會,我們六根所接觸外面的境界,就是經上講的「夜叉、虎狼師子、蚖蛇蝮蠍」,六根所接觸的六塵境界,哪一樣不是在毒害我們的法身慧命?《楞嚴經》說「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邪師就是此地講的夜叉、虎狼師子、蚖蛇蝮蠍一類的。別看是人樣,心如虎狼,充滿了貪瞋痴慢。如此環境就是「險道」。
「如是迷人,在險道中,須臾之間,既遭諸毒」,須臾是很短暫的時間。現代社會尤其可怕,六、七十年前,社會還相當淳樸,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染污很少。現前的社會,我們六根所接觸的,無不是誘惑。
有一知識。多解大術。善禁是毒。乃及夜叉諸惡毒等。忽逢迷人。欲進險道。而語之言。咄哉。男子。為何事故。而入此路。有何異術。能制諸毒。
「知識」指善知識,此處是指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有智慧、有德能,不僅有能力斷貪瞋痴,有能力防範外面的邪惡,而且還有方法幫眾生解毒。「夜叉諸惡毒等」是指外面的誘惑,內有貪瞋痴慢的惡習氣,外有誘惑,豈能不遭難?險道是指現前的社會。在現前社會,須臾之間就中毒;中毒後將來果報決定墮三途。
地藏菩薩遇到「迷人」,迷人是指六道造惡業的眾生,造作貪瞋痴的惡業,死後必墮惡趣,而「欲進險道」。菩薩看到彼等就警告,「咄哉」是呵斥之意。接著就問:「為何要走此路?此路是三惡道。」內心是貪瞋痴慢,言語造作是損人利己,就是入三惡道之因。
「有何異術」。異術是方法,有什麼方法入三惡道不受毒害?凡夫、小菩薩都沒有「制毒」的能力。法身大士方能行。他們示現在六道,與邪惡和光同塵,表面好像與這些人造作沒有兩樣,其實心地清淨慈悲,種種造作是幫助一切眾生覺悟的,是故大士「能制諸毒」。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境界,不免為貪瞋痴的惡念所動,所以要懂得遠離。
「有何異術,能制諸毒」?此話對我們來講很現實。我們要牢牢記住,常常提醒自己,若無制毒能力還是迴避為好。
是迷路人。忽聞是語。方知險道。即便退步。求出此路。
此是比喻眾生聽經聞法忽然覺悟。知道貪瞋痴慢是自己嚴重的病毒,明瞭外面五欲六塵是惡緣的誘惑,懂得起心動念與貪瞋痴相應是三惡道之因。他真的覺悟了,自然就「求出此路」。將惡緣斷除,增長善力,希望臨命終時善種先成熟,能往生善道。
是善知識。提攜接手。引出險道。免諸惡毒。至於好道。令得安樂。
遇到善知識教導,就是「提攜接手」,伸出援手把我們從惡道拉出來。心惡、口惡、行惡,就是惡道,我們造作惡道業,將來必墮三惡道。已經墮到三惡道的,提攜接手就非常困難,是故佛度眾生特別重視人道。若在地獄門口還沒進去,拉回來容易;進去之後就不容易拉出來。我們聽明白菩薩的勸導,回頭即岸,「提攜接手,引出險道」。
而語之言。咄哉迷人。自今已後。勿履是道。此路入者。卒難得出。復損性命。是迷路人。亦生感重。
佛菩薩看到迷惑的眾生回頭了,再警策其要嚴持戒律,今後不可再犯。戒律最低標準應做到五戒十善,做到《觀經》三福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即可脫離惡道。再進一步做到「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乃至於「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方是行菩薩道。從惡道回頭轉到菩薩道,如是方能得究竟樂。要時刻記住菩薩的警策,不能再走回頭路。「此路入者」即是三惡道,要是進去,出來就難了。「復損性命」,性命是指法身慧命,嚴重傷害了法身慧命。迷人得到佛菩薩的教誨,覺悟後對佛菩薩非常感激,真能依教奉行。
臨別之時。知識又言。若見親知及諸路人。若男若女。言於此路多諸毒惡。喪失性命。無令是眾。自取其死。
此是比喻。善知識與其告別時特別囑咐,不僅要自己回頭,還要幫助別人回頭。「知」是知交好友。「及諸路人」是不相識的人。無論是男是女,只要見到有人走三惡道,就應勸其莫入此路,「多諸毒惡,喪失性命」。貪瞋痴是最嚴重的病毒,六道三途是它變現出來的。人亦因心中有此三毒,才會生病。我們內有病毒,外有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邪染,內外結合方會生病。如果心清淨,身就清淨,境界清淨,怎麼會生病!
「無令是眾,自取其死」,此是大慈大悲看到眾生造惡業不能不勸導。而說法勸導也要有緣分,有緣分就啟請善知識來講經說法,教我們如法修行。
「無令是眾,自取其死」。此是勸導我們要代迷人請法。現在請法的方式很多,可以利用高科技的傳播。尤其是網絡,可以收聽全世界的資訊。我們向他說明修學佛法的好處,再把網址告訴他,讓他照此網址把資訊找出來學習。不像從前要費許多時間,非常不方便,現在做弘法利生的工作,方便多了。
要把佛法介紹給大眾,先要把佛法的形象做好,讓人看後生仰慕心、歡喜心。自己一定要依教修行得到成果,確實從毒惡回過頭來,得到真正的善利。讓別人明顯地覺察到,別人才肯相信回頭,這才能收到效果。
是故地藏菩薩。具大慈悲。救拔罪苦眾生。生人天中令受妙樂。是諸罪眾。知業道苦。脫得出離。永不再歷。
菩薩在三惡道勸導一切惡業眾生,讓其覺悟、懺悔、回頭。在惡道中,只要能生一念真實懺悔心,就能立刻脫離惡道。許多同修不能生信,認為一生中造了許多罪業,墮在惡道不容易脫離。何以一念真誠懺悔就能出離?因為惡業眾生的那一念真誠懺悔之心,很不容易生起來。能真正生起一念懺悔心,那就是「浪子回頭金不換」,是好人中之好人!十法界愈是往上頭腦愈清醒,愈往下愈迷惑,地獄是迷到極處。在地獄中,能生一念清淨懺悔之心,希有難得!
凡聖就在一念之隔,一念覺超凡入聖,一念迷永處輪迴。佛菩薩救度眾生就是勸眾生一念覺,一念覺就超生。超生到什麼境界?要看眾生覺的程度。如果是徹底覺悟,從地獄就可以超生成佛。問題是能否相信?《無量壽經》四十八願,能令九法界眾生平等成佛,淨土法門殊勝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議。佛真正能做到教地獄眾生立刻成佛,問題是地獄眾生肯不肯合作。不肯合作、不肯相信、不肯依教奉行,佛也沒有辦法。不是佛的能力不夠,而是對方有業障。由此可知,真心可貴!
《華嚴經》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用真心,只是真心用的多少不同。用一點點真心,是圓教初住菩薩;再多一點,是二住菩薩;用究竟圓滿的真心,就是如來佛果。等覺菩薩的真心還摻雜一品妄。四十一品虛妄稱無明,只要有一品無明未斷,就不圓滿。我們懂得此理,為何不用圓滿的真心?用真誠心待人,以德報德,以德報怨,即是菩薩道。忘恩負義,以怨報怨,是三惡道眾生。用妄心墮落惡道,用真心超凡入聖。是故,無論別人用什麼心對我們都歡喜接受,依舊以真誠心對人。為什麼?我要作佛,要高品位往生。別人不要作佛,依舊輪轉六道。若是別人冤枉、陷害我,我一定要報復,那就墮三惡道,這是愚人。
諸佛菩薩「具大慈悲,救拔罪苦眾生」,時常照顧我們。可是我們很容易迷惑、墮落,生到人天中一享樂又迷了。所以,遇到因緣自己要抓住,不要輕易放過,覺而不迷,方能得到「妙樂」受用。如果在享樂中迷失了,就不妙了。世間人都以享受五欲六塵為樂,在五欲六塵裡起妄想、分別、執著就不樂了。
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示現三衣一缽,他受的是妙樂。人生在世所需要的,吃飽穿暖就夠了。真正懂得生活,逍遙自在,即是快樂。有緣盡心盡力幫助社會,幫助眾生,犧牲奉獻也是妙樂。不要名、不要利、不要權位,做義務工作者,其中真有妙樂。佛教導我們超越世俗,過最簡單的「妙樂」生活。
「是諸罪眾,知業道苦」。本經一開端,一切諸佛讚歎釋迦牟尼佛,在五濁惡世示現成佛,「知苦樂法」。佛知道何法為苦,何法為樂。我們聽了佛的教誨,要知道業道苦。何謂業道?造業而不覺悟就叫做業道。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迷而不覺,邪而不正,染而不淨,就叫做業道。反之,就是菩薩道、佛道。佛道跟業道在事上沒有差別,只是在念頭上不同,一念覺就是佛菩薩,一念迷就是業道苦。如何才能「脫得出離」?脫是脫離惡道。不但脫離三惡道,六道都脫離了。何時脫離?現在就脫離。現在如何脫離?心中對於一切法不分別、不執著就脫離了。
脫離不是離開環境,逃避世間,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沒有分別、執著。譬如吃飯,對於飲食挑剔,就是分別、執著,就是與迷邪染相應,搞三途六道。如此豈能出離?若淡有淡的滋味,鹹有鹹的味道,沒有分別、執著,什麼都好吃,就能出離。表面上跟大眾過的生活沒有兩樣,然一個是過六道的生活,一個是過出離六道的生活;一個有分別、執著,一個沒有分別、執著;一個心不清淨,一個心極清淨。能永遠保持清淨心,不生分別、執著,就「永不再歷」惡道。
如迷路人。誤入險道。
好像走路迷失了方向。「誤入險道」,險道中有一些獅子、豺狼虎豹、毒蛇猛獸,很危險。
遇善知識。引接令出。永不復入。。
善知識對於險道中的種種危險很清楚,勸我們不要走這條路。我們明白後,可以換一個方向走另外一條路,不必去冒險。並且看到別人誤入惡道,我們也要勸導。
逢見他人。復勸莫入。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脫竟。更不復入。
此是輾轉教化。告訴別人,「你現在想走的路,我過去曾經誤入過,但我遇到一位善知識勸導,從惡道回頭了。」幫助別人回頭,從妄想、分別、執著回頭,從是非人我、貪瞋痴慢回頭。諸佛菩薩給我們說明事相的道理,我們要於一切時、一切處,對人、對事、對物決定不再迷惑,不再起心動念,不再分別、執著,就覺悟了。若還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又誤入惡道了。對於社會一切眾生,菩薩大慈大悲,隨類化身,隨機說法,示現在各行各業,做出最好的成績,為一切大眾做榜樣。
我們世間人做了好事居功驕傲,這就被染污了,因此做再多的好事,也出離不了六道,只能在六道享福,六道的福不是妙樂。諸佛菩薩示現做好事,事上做得圓滿,心中不留痕跡,所謂是「作而無作,無作而作」,方是真妙!「作」,我們盡心盡力去做;「無作」,心地清淨,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我們為一切眾生盡心盡力,做成功了眾生有福,不是我有功;做不成功,是眾生的福德、因緣不成熟,我亦無過。自行化他,隨緣而不攀緣。著相就是攀緣,離相就是隨緣;有妄想、分別、執著就是攀緣,離妄想、分別、執著就是隨緣。
若再履踐。猶尚迷誤。不覺舊曾所落險道。或致失命。如墮惡趣。
「若再履踐,猶尚迷誤」,此句是說我們的警覺性不夠高,穿衣吃飯又起分別、執著,貪圖享受而不覺悟。我們吃飯合掌念供養咒時,有沒有想到釋迦牟尼佛當年出去托缽,人家給什麼吃什麼,沒有挑剔。我們樣樣挑剔,造了業自己都不知道。所以,我們要把經教落實在生活中,從現實生活上去反省、回頭,改正自己的習氣、毛病。
「不覺舊曾所落險道」。我們過去生中都在三惡道輪轉,自己不覺悟。今天能離開三惡道得人身,多蒙地藏菩薩慈悲救拔,但我們把過去三惡道的苦,忘得乾乾淨淨。我們也曾經墮過地獄,也曾經做過餓鬼,也曾經變過畜生。何以變畜生?愚痴。何以墮餓鬼?慳貪。何以墮地獄?瞋恚。我們心中時常還起貪瞋痴,就是「若再履踐」,又走回頭路了。才離開三惡道得人身,又繼續不斷的造三惡道的業,很快便又回到三惡道去了。是故,我們要提高警覺,日日反省,時時檢點,勿再造三惡道的業。
地藏菩薩方便力故。使令解脫。生人天中。旋又再入。若業結重。永處地獄。無解脫時。
「旋」是很快,才出來立刻又回去了。「若業結重,永處地獄,無解脫時。」眾生的罪業深重,地藏菩薩勸化不聽也不相信。地藏菩薩經常去地獄教化,眾生也不認識。諸佛菩薩在哪一道教化,一定示現那一道的同類身,才能收教化之效。
此世間佛菩薩應化的很多。誰是佛?誰是菩薩?我們不認識。一定要深明佛法,對佛理了解得相當透徹,心地清淨,警覺性高,逐漸就會發現自己的周邊,真的有很多佛菩薩,時刻在照顧我們。
佛菩薩示現的相不一樣,有善、有惡;示現的境界有順境、有逆境,無非是幫助我們覺悟。在順境幫助我們斷貪愛,在逆境幫助我們斷瞋恚。讓我們在善惡、順逆境界中得清淨心、平等心。如果我們在順境裡生貪愛,逆境裡生瞋恚,就又墮落了,離開惡道沒幾天又要回去。佛說六道輪迴的眾生,在三惡道的時間長,三善道的時間短。如果我們不能認清環境,不能接受菩薩的教誨,那就是業障太重,「永處地獄,無解脫時」。
>>>續載中…
(《地藏經講記》取自淨空法師啟講於1998.5.28新加坡淨宗學會,「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