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工資應勞資兼顧
十年來未曾調整的基本工資可望解凍,勞委會將在下月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討論。根據行政部門釋出的消息,基本工資不但將向上提升,而且可能出現基本時薪與基本月薪雙軌並行,以因應彈性工時的潮流。這項變動攸關勞工權益和企業經營成本,勞資雙方均不敢掉以輕心,在定案前難免會有一番激戰。
勞方陣營對調高基本工資已擺出勢在必得的姿態,揚言即使勞委會不開會審議,工運團體也將聯合在今年五一勞動節提出訴求。紡織業的資方則表示,該業外勞比例約占二成五,基本工資若從現行的一萬五千八百四十元調到二萬元,人事成本就得增加百分之五,將使虧本邊緣的紡織業雪上加霜,屆時廠商不是被迫外移,就是裁減更多高薪的本國員工,國內勞工勢將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我國實施基本工資制初期,由於經濟在成長階段,年年都有調整,勞工所得增加。但自民國八十六年十月將基本工資調至一萬五千八百四十元之後,因為受到國內經濟不景氣、高失業率的牽連,八十七年起連續五年審議基本工資,都未再調整。最近五年,乾脆停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
十年來,我國基本工資紋風不動,同一時期的國內消費者物價指數和勞工平均薪資均有上升,基本工資相對偏低。因此在行政院跨部會首長討論時,多認為有合理調整的必要。不過,調整基本工資牽涉勞保、勞退新制、全民健保、外勞薪資等多項社會責任,及社會救助如老農津點、身心障礙津貼的連動,堪稱「牽一髮而動全身」,必須與企業界及勞工界充分對話溝通,審慎評估調幅、時程,才能兼顧保障基層勞工和促進台灣經濟競爭力。
事實上,國內固定職勞工的月薪大多超過一萬五千八百四十元,受到基本工資保障的最大族群,是近年來大量引進台灣的外勞。香港、新加坡兩地的平均所得高出台灣甚多,外勞薪資卻比台灣低廉。我國提高基本工資,這三十多萬名外勞跟著受惠,但會加重僱用外勞的製造、營建業、看護家庭的負擔,削弱產業競爭力。
工商界過去一再呼籲外勞工資應與基本工資脫鉤,但勞工團體擔心拉低本勞工資,且基於人權係普世原則而強烈反對。這次檢討基本工資,如果順勢脫鉤,或有助於化解工商界的阻力。另外,經濟部主張基本工資的調漲與健保、勞保及勞退新制的連動脫鉤,以避免加重勞工及雇主的負擔,亦應一併思考。
至於調高基本時薪,雖依法有據,但要妥為拿捏,並做好宣導。依勞基法規定,企業僱用部分工時勞工,若僅支付六十六元時薪(一萬五千八百四十元除以三十天,再除以每天八小時),尚須給付例假、國定假日及特別休假日之薪資,但許多計時工作者並未領到。如果在基本工資調整後,又把假日工資直接加到時薪,基本時薪飆升,對十八萬打工族是大利多,但僱用計時工的大賣場、超商、餐飲店、加油站,人力成本加重,可能造成經營困難,不能不防。
調整基本工資事涉重大,應評估產業情勢、勞工就業、薪資水準等因素,傾聽各界聲音,審慎研擬合理可行方案,才能創造勞、資及政府三贏。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