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08, 2007

轉載- 文化台灣不應畫地自限 文/人間福報社論

文化台灣不應畫地自限



國家文化總會周二舉行新春文薈,陳水扁總統與呂副總統分別以會長、副會長身分到場和藝文界人士歡聚,並共同為改名後的國家文化總會揭牌。陳總統致詞時揭櫫「國家文化總會」的宗旨是「建立台灣文化主體性,弘揚普世人本精神」,強調今後將秉持多元、尊重、本土、國際、永續的五大原則,打造「文化台灣」新願景。

國家文化總會在去年底由社團法人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正名」而來。前身是一九六七年成立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當時對岸中國正如火如荼上演「文化大革命」,紅衛兵南北串聯肆虐,焚書羞儒、毀古蹟破四舊,文化出現斷層危機。

當時文復會推展大規模的文化運動,並經常策畫各項工作綱要,交由政府機關、學校及海外團體配合執行,堪稱國家文化政策的最高指導單位。並運用各種機會宣揚中華文化,對中共政權展開文化作戰。一九七一年起,國際局勢對台灣轉趨不利,外交連串挫敗,被迫退出聯合國,國家生存發展面臨嚴峻考驗,政府決定深耕寶島為民主自由、富強康樂的反共基地,文復會也積極建立海外分支機構,傳播優良傳統文化。

一九九一年三月二十八日,因應文化價值觀漸趨多元化,並配合人民團體法規定,文復會改組為社團法人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轉型為政府與民間的橋樑,以民間智庫角色,提供文化建言,並配合文建會落實文化建設工作。這個時期的文化總會雖以「復興中華文化,發揚倫理道德」為宗旨,但重點工作已轉為「社區文化」的深耕和「心靈改革」的推動。經費來源則鼓勵全民參與,在會長李登輝總統號召下,工商鉅子大力捐助,經費寬裕,也做了不少事情。

陳總統掛牌當天,提出國家文化總會主要工作內涵:「建構台灣文化主體性以形塑台灣」、「深耕台灣文化教育以強化台灣認同」、「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以促進台灣與國際接軌」,並承諾卸任前出版「台灣史料集成」和完成「走讀台灣:藝術與人文鄉土DNA資料」彙編,要讓呈現台灣庶民歷史的「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開館,為建構台灣史觀和自我詮釋權打下重要的基礎,卻隻字不提中華文化,遑論「復興」。

人類歷史的發展經驗,一個偉大的國家或民族除了傳承發揚本身固有的文化特色之外,尚須具有寬宏的包容胸襟。我們希望,國家文化總會未來在深耕本土、放眼國際之際,切莫囿於意識形態而畫地自限,刻意排除承襲自大陸中原的傳統文化,如此才符合多元、尊重、永續的真諦。

四百年來,台灣雖然先後被中外多個不同政權統治,但語言文字、生活習慣、宗教信仰大抵承襲自漢文化,文藝經驗和創作也植根於此。中華文化無礙於台灣認同,更非背道而馳,強行抽離所形成的巨大虛空,一時難以填補,對台灣文化的累積、發揚反而不利。國家的文化政策與時俱進,但如能尊重傳統,包容各族群生活、感情經驗,彰顯文化藝術的多元性,作品才會更豐富動人,價值也更高。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