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07, 2007

轉載- 族群問題豈可成為政治籌碼 文/人間福報社論

族群問題豈可成為政治籌碼



聯合報於二二八前夕發表一項民意調查,調查結果頗令人駭異:五成一國人感覺族群對立趨於惡化,比去年多出十二個百分點。分析族群對立的原因,七成民眾歸咎於政治人物刻意操作,僅一成民眾認為族群間本就有衝突,與政治無關。

族群問題,非台灣特產,凡多元族群共處的國家,莫不有族群問題。美國立國二百餘年,族群心結至今未解;南非黑白衝突,無日無之

;即使是單一族群的日本,關東、關西之別亦在所難免。中國自古受戰亂影響,族群流動幾乎已成常態,族群間對立仇視亦斑斑於史冊之中。遠者如東晉之僑姓、郡姓之爭,近者如抗戰時期,四川有下江、上江之稱,均不可以常理解釋。台灣雖是小島,早年有漳、泉之械鬥,後有閩、客之敵視。時過境遷,後人論史,固視之為愚昧無知,然斯時之當事者,無不理直氣壯,以真理自居。中國族群之對立,幸無宗教因素摻入其中,故在一段時間後,由於文化的薰染,終至消弭於無形。滿州人統治中國近三百年,未釀族群流血衝突,其故在此。最可稱道者,則為中國西南邊陲之少數民族,族別多達數十種,且語言、服飾、飲食、宗教各異,但彼此相互通婚,商業往來,少見敵意,比之印、巴關係,比之猶太與伊斯蘭關係,直可稱之為模範族群了。

台灣族群之芥蒂,源自二二八,稍後外省族群又因內戰失利而大量擁入,六十年來,族群關係由於婚姻互通,同校受教,同衙上班,語言文字無異,宗教信仰大致相同,飲食習慣、社會禮俗均無扞格,何來對立?惟其中二項因素導致族群間的心結,其一是國民黨來台之初高壓戒嚴統治,統治與被統治的關係,迄今猶是本省籍的心頭之痛。其二是大陸的態度,早年國共對抗時期,我方說反攻大陸,對方說解放台灣;近年中國雖改革開放,情勢已變;在感情上,外省籍者仍不免有故國之思與鄉土之念,本省籍者與大陸疏離已逾百年,感情已疏,因之隨著大陸的經濟發展及政治開放,外省人對中國之富強抱有期待有逾本省籍者。有此二端,遂導致聯合報民調結論之所以然。

族群間的不同心態,讓政客見獵心喜,為了政治利益,不惜以煽動的言詞或虛幻的事實,加以渲染誇大。他們為了自身的權力,不斷撕裂族群的感情,其後果將是:

一、加大台灣前途的不確定性,其中尤以美、中的態度具有決定性;由於不確定性的上升,對經濟發展必然產生巨大的破壞作用,台灣近十年經濟景氣的衰退,便肇因於此。

二、兩岸關係加大裂痕,使互信基礎破壞無遺,兩岸目前幾乎已無法進行任何合作與交流,此一僵持的局面,不僅會導致台灣加速邊陲化,也會在國際的心目中,變成一個「麻煩的製造者」。

三、台灣的族群對立,事實上已殃及東南亞來台的新娘與其兒女的社會地位,更遑論大陸的配偶及子女。這已不是族群問題,而是人權問題,甚至是人性問題了。

我們只能希望政治人物心存厚道,以蒼生為念,勿再以族群為爭權的手段,化解族群間本來並沒有理由存在的心結。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