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禮敬誰
人若不能奉行自己所說的善語,
無法得到善果,
就像美麗但毫無香氣的花朵。 (偈51)
人若奉行自己所說的善語,
必得善果,
像美麗又芳香的花果。 (偈52)
舍衛城的佛陀信徒喬塔帕哩已經證得二果。有一次,他正在祇樹給孤獨園聽佛陀說法時,波斯匿王突然也來了。喬塔帕哩沒有起身,因為他認為若起身,可能會被認為是向國王,而不是向佛陀表達敬意,國王卻引以為侮辱而非常憤怒。佛陀知道國王心中的不滿,就向國王讚嘆喬塔帕哩的德行及對經藏的嫻熟。佛陀的解釋讓國王釋懷,並對喬塔帕哩留下深刻的印象。
後來,國王再次遇到喬塔帕哩時,請他為兩位妻妾教導佛法,喬塔帕哩委婉的拒絕,並建議國王請佛陀另外派比丘擔任這份工作。佛陀就指定阿難固定到王宮,向皇后末利夫人和行雨夫人說法。後來,佛陀問阿難,兩位后妃的進展如何,阿難說,末利夫人認真修習,但行雨夫人卻不專心。
佛陀說,只有專心、敬謹、認真修行,並且精進奉行的人,才能得到佛法的法益。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回目錄
(肆、處人藹然) 認錯未必是輸
曾聽過一個故事:山上有二間和尚廟,甲廟的和尚經常吵架,互相敵視,生活痛苦。乙廟的和尚卻是一團和氣,個個笑容滿面,生活快樂。於是,甲廟的和尚便好奇地前來請教乙廟的和尚:「你們為甚麼能夠讓廟裡永遠保持愉快的氣氛呢?」和尚回答道:「因為我們經常做錯事情。」甲廟住持正感覺到困惑時,忽見一名和尚由外歸來,進大廳時不慎滑了一跤,正在拖地的和尚立刻跑了過來,扶起他說:「都是我的錯,把地拖得太濕了!」站在門口的和尚,也跟著進來懊惱地說:「都是我的錯,沒告訴你大廳在拖地。」被扶起的和尚則愧疚自責地說:「不!不!是我的錯,都怪我自己走路太不小心了!」前來請教的甲廟住持看了這一幕,心領神會,他已經知道答案了。
認錯未必是輸,肯認錯,不但是一種良好的修養,也往往可以化解不愉快的人際關係為和諧共處。人人自是非他,個個焦頭爛額;個個低頭認錯,人人歡天喜地。
給人讚美
有一群小學生曾經對二組麵包做過實驗:第一組學生天天對著麵包給予讚美,給予肯定的話語;第二組學生則任由麵包長麵包菌,不理不睬。二個星期後,天天受到讚美的麵包所長出來的麵包菌一直十分美麗,呈現出橘紅色、粉紅色的嬌艷色彩;而不受理睬的麵包所長出來的麵包菌則很灰暗,那是灰色和黑色的暗淡顏色。
成長在愛的鼓勵下的兒童往往比較人格健全,活得燦爛光輝;而缺少溫暖關懷的兒童則可能變得不懂得愛別人,人生比較暗淡。麵包菌尚且會因為受到讚美而顏色美麗,受到冷落而色彩暗淡,何況是有情識的人類呢?由人際互動觀察起來也是如此,讚美和鼓勵可以對別人的成長有良好的激勵作用,給人讚美,別人可以持續地保留其優點,可以煥發出人性光輝的一面。
‧摘錄自‧《心靈世界‧青松集合刊》如覺法師著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