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12, 2006

轉載-選後的財經政策應更「國際化」 文/人間福報社論

選後的財經政策應更「國際化」



地方性的北高市長及市議員選舉終於結束,結果維持「北藍天南綠地」的二分局面,許多人可能對選舉的結果還不太能夠接受,但畢竟這只是一場地方性的選舉;就國家整體的發展而言,政治的動盪應暫告一段落,大家應把焦點回歸於國內目前的經濟狀況,尤其中央政府更不能因為逃過選民對於「貪腐」的制裁而沾沾自喜,反應檢視存有許多隱憂的經濟問題,並亟思因應之道。

首先從整體經濟目前的表現來看,台灣目前還是出現「外熱內冷」的偏頗現象,雖然最近政府和民間研究機構都分別小幅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的預測值,但都只是反映今年出口成長超出預期的現象,尤其是美國和中國大陸的經濟表現截至目前為止都還有不錯的表現,以致於原先預期可能連貿易順差歸零的情形並未出現。

但是,這種「外貿暢旺」的情勢,目前已經出現了不利的變化,因為美國經濟出現趨緩現象,美元開始大幅貶值,人民幣則相對地持續升值,可能使得大陸經濟成長明年出現降溫的現象,因此,未來的「外熱」現象,恐怕將是「好景不常」。

相對地,在內需方面,我們看到國內的民間消費和投資,一直存在著低迷不振的「內冷」現象。除了民間調查機構發現,台灣的民間消費信心已降到歷史新低水準之外,最近企業進口機器設備的情形也是幾乎沒有成長,景氣燈號連續五個月出現景氣趨緩的燈號,領先及同時指標也同步下滑,製造業對未來一季景氣看好比例也微不足道,上櫃、上市公司增加有限,在在反映企業對投資或出口供應方面並不看好。而這次的選舉還是改變不了意識形態對立的問題,顯然政治因素仍將影響經濟發展,尤其三通議題更不可能有所突破,也直接打擊民間投資和消費意願。

雖然在股市表現方面,近來國內股市連續上漲,但多少和國際股市全面上漲,以及外貿順差衍生的外資熱錢流入有關,外資大幅買超對台股的激勵效果,可能僅只有短暫的影響,但因非實質生產面的直接投資,恐怕也無法成為支撐經濟成長的動力。

事實上,台灣經濟表現的好壞,還需要與國際比較才能更正確反映實況。最近兩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及每人國內生產毛額,不但是亞洲四小龍的最後一名;連亞洲銀行對明年東亞各國經濟成長率的估測,都認為台灣是十一個國家中的最後一名,只比經濟成熟的日本好些。

其他競爭力評估報告,也顯示台灣正節節敗退。即以高雄港為例,從世界第三大港,掉落為第七名,更凸顯台灣經濟政策的錯誤,所衍生的嚴重問題。因此,僅以股市暫時榮景,實在無法令人對於下年度的經濟感到樂觀。

因此,我們殷切盼望,政府不要錯誤解讀這次選舉維持「北藍南綠」局面的意義,甚至掉入「本土化」的陷阱,而做出與「國際化」相互杆格的財經措施。台灣走向須更開放,不僅應加速開放三通,投資大陸上限也應盡快放寬,使台商可以和外資公平逐鹿大陸市場,並吸引大陸人士來台觀光,從而造就更繁榮的台灣經濟。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