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籲建立「佛教與基督教論壇」
由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主辦的二○○六星雲大師佛學講座—知性對談,上周六是大師與天主教單國璽樞機主教談「當基督遇見佛陀」,深入探討兩大宗教的精義,啟發智慧的火花。
佛教與基督教的公開對話,並非首次,去年五月星雲大師即曾與單樞機主教談過一次。兩大宗教的對話,目的不在改變對方的信仰,而是要了解並承認對方的存在。因此,對話之可貴,不在於是否可獲得圓滿的結論,而是雙方敞開心胸探討對方的深微與精髓之處,以充實與補充己方之不足。由於佛教與基督教均擁有極為悠長的歷史背景與深邃的教義,而教義中又有同有異,有人或見乎同,有人則見乎異,同異之間便是值得對話與思考的空間,也是兩位大師以宗教的慈悲心借對話來引導眾生的目的所在。
佛教是將釋迦牟尼視為人,是「覺悟的人」,佛教的最高境界,是要修得般若的智慧,而基督教的精義則在一個「信」字,「信就得救」,「因信稱義」,而且要藉著耶穌基督,方可獲得生命與真理。從表相來看,兩大宗教各異其趣。佛教強調自身修持達到「覺」的境界,而基督教則要依恃他力(即耶穌基督)方可得到救贖。事實上,佛教中也有與基督教教義相近的教派,就是日本的淨土真宗。淨土真宗主張眾生在得救或成佛的道路上,最大的善就是篤信彌陀,最大的惡是不信彌陀,只要信,一切不善都可因「信」而獲得彌補。此一觀點與基督教主張因「信」即可與聖靈同在,即可洗刷罪業,就可蒙恩,似乎有同一血緣之感。
但即使如此,我們還是說不清佛教與基督教的異同,這乃是由於宗教畢竟是屬於體悟者多,屬於言詞者少,禪宗之所以有拈花微笑不假言辭的故事,其理在此。終究來說,一般眾生對佛教與基督教都所知有限,尤其在抉義倫理之時,往往會落入言詮的困境。其實三藏十二部所表達的,未及佛陀體驗的千百分之一。而基督教神學家長篇累牘的著述,相對於聖經的精義,也不過只是人間自製的「有為法」而已。
同理,兩位大師的對談,也不過只表述了兩大宗教教理於萬一。他們不是作同異之辯,也非意欲說服對方,聽者必須在他們的言詮之外,體會那兩顆要引度眾生的慈悲心。「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須一切法?」
星雲大師有鑑於過去佛教出世觀太濃厚,於是大力倡導「人間佛教」。人間佛教據大師的闡述,就是「佛說的,人要的,善美的」,簡單的說,就是要建立人間淨土。此一將佛教落實到人間的觀念,與單樞機主教闡述「天主讓人類作為萬物之靈,藉此美化與改造世界,讓世界可以變得更美好」,可見基督教與佛教的最終旨意相一致。
星雲大師是一位兼容並包的出家人,他不僅對阿含、般若、禪、密、淨土,融會貫通,而俗世間的人文精神,亦深有涉獵,單樞機主教亦為一深富人文精神的宗教家,因此,兩位能展現對另一種宗教的尊重與謙虛。這種形式的對話,不僅可以促使相異宗教的相互了解與敬重,也可消弭相互的誤解與敵意。因此我們呼籲兩大宗教,是否可以組成一個「佛教與基督教論壇」,建立一個常設性的平台,藉著這個平台作更廣泛、更深入的探討,俾其有助於雙方智慧的啟發,消除宗教的隔閡,有助於和諧世界的建立。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