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28, 2006

轉載-莫讓教師成為憂鬱一族 文/人間福報社論

莫讓教師成為憂鬱一族



教師節前夕發表的一項調查報告指出,五成四教師自認憂鬱指數偏高,擔心教職會因少子化趨勢減班而遭調職或調校的憂慮比率,逐年攀升,高達六成七。調查報告顯示出教師憂鬱指數偏高不快樂的原因,二成九三來自教育政策不確定性、二成二一來自行政負擔太重、一成四四認為備課時間太少。

在此調查報告公布之前,有一群國小老師站出來抗議,表示國小老師和國高中老師的任用資格與薪資結構相同,但國小老師卻被活剝六層皮!像是:每周授課節數最高、沒有超鐘點費、平均鐘點費最低、教師編制最少、導師負擔最重、還要兼任行政業務,顯示政府的教育資源刻意漠視最基層的國小教育。

目前台灣教育人力和經費配置呈現「倒金字塔型」,教師員額編制:國小教師每班一點五人、國中兩人、高中職二點五人;授課節數:國小老師每周授課二十一至二十五節、國中十四至二十二節、高中職十至十八節、大學八至十節;教師鐘點費:國小教師二百六十元,國中三百六十元,高中職四百元,大學五百元以上。

看起來國、高中教師的待遇似乎是比國小好,可是他們必須面對的升學壓力卻讓他們不快樂;至於大學教師看似授課壓力輕,可是卻有研究上的壓力,尤其是面臨招不到學生、學校退場、教師解聘,讓他們隨時面對被評鑑淘汰的壓力,更是快樂不起來。

昔之為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今之為師者,面臨多元民主社會的發展,單單以傳道、授業、解惑是不足以應付學生、家長、學校及教育政策變化的需求。

在調查報告中指出,影響學生思想行為方面,八成四指父母影響最大,六成六認為是朋友同儕,六成三指是大眾媒體,五成三認為是教師,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力已退居第四位,比大眾媒體還不如。可是當學生出問題時,卻又把所有的責任推給教師,此種不對等的權利義務關係,教師們豈能不憂鬱。

更有甚者,台灣的教育政策在教改目標的不確定性下,常隨著不同的政黨執政與教育部長更換而有不同政策,令教師們無所適從,不知所措。一下子倡導生命教育,一下子強調本土化教育;一下子開放教材多元,一下子又縮小為部編版;這種一年一小變、三年一大變的教育政策,怎麼能夠讓教師們安心教學呢?

培育英才本是所有教師的使命,也是他們樂於去做的工作,讓學生快樂成長、讓學生學有專長、讓學生品德優良,是教師選擇此項志業的最大願景,也是最快樂、最有成就之事。

然而,現代的教師想要如願、順遂的扮演好教師的角色,卻是無論如何盡心盡力也難以滿足各方的需求與滿意。對一位自我期許為「好老師」的教師,其心理上的壓力是難以言之,抗壓性高的教師尚可以勉強撐過其教職生涯;若抗壓性不足者,自然就淪為憂鬱一族了!

在今日,我們如果要衷心向老師們說聲「教師節快樂!」不單是表揚幾位優良教師或是送每位教師一份紀念品就算了!教育當局必須從教育政策、制度去思考教師的定位在那裡,賦予教師應有的權利,才能夠要求這些教師去扮演好教師的角色,這也是每位教師最期盼的教師節禮物。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