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23, 2006

轉載-鎖國效應:台商變外商 文/人間福報社論

鎖國效應:台商變外商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楊甦棣,於日前召開的中美經濟合作策進會成立三十周年紀念大會中呼籲台灣政府,解除與中國大陸間貿易、投資、通航的限制。他認為,這關係到台灣和美國的急切利益,同時也可以保持台灣在亞太區域經濟中的地位不至於被邊緣化。他甚至表示,台灣積極爭取與美國簽訂「台美自由貿易協定(FTA)」,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解除兩岸經貿限制。

不單是楊甦棣處長如此忠告,歐洲商會、美僑商會、國內的專家學者與業界更是積極奔走,大聲疾呼,及早開放三通,取消投資限制,但全無回應。自一九九六年九月十四日前總統李登輝在全國經營者大會提出「戒急用忍」政策,對企業赴大陸投資加以限制,以防止台灣資金失血。二○○○年民進黨執政後,對戒急用忍政策,先則蕭規曹隨,繼則變本加厲,改採有鎖國效應的「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政策。說法雖有不同,但戒與忍的思維,卻繼續貫穿兩岸經貿政策。

事實上,自戒急用忍政策施行以來的十年間,台灣對大陸投資的熱度,不但沒有稍減,反而巨幅擴增。一九九六年台灣上市公司在大陸投資的僅四十餘家,十年後的今天已增加至八百多家;台商在大陸的投資總額已逾三千億美元,相當於台灣一整年的國內生產毛額。

近來引起注意的旺旺集團,提出在台減資,被疑規避投資上限,經濟部調查後,意外發現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已將戶籍遷出,在台已沒有戶籍,不適用《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約束,根本不存在「違法登陸」問題。旺旺集團於一九九六年赴新加坡交易所掛牌上市,其到大陸投資係以控股公司名義;因係海外公司,再轉投資大陸時,國人股東仍須遵守《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限制,但受限制的只有在台設籍的人民。

從旺旺集團蔡衍明董事長的例子就道,管制對大陸投資的政策是失敗的。失敗歸失敗,戒急用忍的思維卻全面滲入大陸政策。台商管不住,鎖國效應卻見效。十年來執政者的思維與企業的走向恰是背道而馳。金融研訓院院長薛崎說,執政者口口聲聲喊國際化、全球化,經濟部以「台灣—亞洲之門」號召外商;實際情況是:「亞洲,但中國除外」,結果就如同把手腳綁起來走路一樣。中央大學朱雲鵬教授也指出,許多台商已升級成「國際級企業,可是政府一直對台商資金或人才進出加以限制;台商將重要價值鏈留在台灣的比種,必定降至零。」

根據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的統計,近十年來,台資企業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家數、股數、金額都巨幅遞增;相對的,在台上市的卻逐年遞減。許多上市、上櫃公司都在擬定「在台灣下市,轉赴香港上市」方案。過去參與「亞太營運中心」規畫的宇智顧問公司徐小波董事長感慨的表示,戒急用忍主導的對大陸投資政策結果是:「台商寧靜告別台灣」。台灣對大陸政策使「台灣產業徹底國際化」,而「台灣徹底被國際邊緣化」。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從來沒有一個以意識形態治國能夠在經濟上發展成功的國家。任何限制,限制不了台商,台商反會更健壯,意識形態不會打敗台商,被打敗的是台灣人民的整體利益。親愛的國人,你沒有聽到台商的聲音嗎:「管他的政府政策,我們先走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