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落幕 朝野當提新政策
由民間團體發起的反貪腐靜坐運動,似乎已經星火燎原,發展成為全民運動。十五日的「圍城」活動,在國內外媒體的關注和披露下,展現了幾個特點。一是在沒有政黨動員下,參與的人數超出各界的預期達近百萬人;更難能可貴的是,整個活動從頭到尾秩序良好,沒有發生警民對抗或暴力衝突,可見多數民眾都是理性、冷靜的,已經超越政黨的意識型態。最讓人耳目一新的是,參與的民眾以青年學生和壯年的中產階級為主,女性同胞更占了一半以上,反映出原本對政治冷漠的社會中堅階層已經不甘沉默,勇於表達對政府貪腐的的憤怒和不滿。
圍城的歷史意義堪稱台灣近年來民主運動的典範。而事實已經很明顯,十五日的圍城成功後,已經達到「遍地開花」的效果,這幾天陳水扁總統無論到那裡,都可看到「地方」民眾自動自發地用各種方法表達抗議,顯然對陳總統的不滿,不是抹黑、抹紅或是抹藍可以掩蓋的事實。而原本對民進黨有所期待的青年學生,如今也認為民進黨背棄理想,貪污腐化,將來在選舉上恐怕連中間選民的票源也要流失殆盡。也難怪,親綠的學界清流莫不引以為憂,擔心民進黨會跟著陪葬掉。
就陳總統而言,雖然他至今仍然堅稱要做到任期結束為止,但是未來一年多的日子裡,恐怕他所到之處,都會碰到抗議的民眾,面對此種難堪的「千夫所指」,若說他還能不受影響,民眾大概也會解釋為「戀棧權位」、「麻木不仁」的表現,只會激發更多的抗議。陳總統何不先退一步,思考一個「有智慧」下台的模式,讓司法檢調機關在沒有政治壓力下,海闊天空的展開調查,重振台灣司法公正形象,說不定也可還他自己一個清白。
就民進黨而言,「圍城」無疑是值得痛切檢討的嚴重警訊。由於陳總統涉及的貪腐事件牽連甚廣,顯示並非一日之寒,而且他的說詞反覆,早已失去絕大多數民眾的信任。民進黨如果傾全黨之力為他辯護,卻對前黨主席的詆毀也毫不手軟,還要繼續用「藍綠對抗」、「中國打壓台灣」、「紀念毛澤東」,乃至於「本土對非本土之爭」等政治語言解讀,不但破除不了民眾對陳總統親信和家庭涉及貪腐的認知,更讓民眾對民進黨缺乏道德勇氣而更加失望,若民進黨完全喪失反省能力,恐怕只會讓整個黨的前途都斷送。唯今之計,恐怕只有傾聽民意,承認錯誤,並和陳總統涉及的貪腐弊案切割,才有前途。
至於在野黨,受限於法制的限制和缺失,一時之間實在也很難制裁陳總統的不法作為,但在民意高漲的同時,仍不適宜提出倒閣等主張,以免被導引為政黨惡鬥,反而模糊了事情的真相。還不如推出一些督促執政黨清廉的法案,例如修法給予人民「直接罷免」總統的權利,並嚴格監督行政部門,提出有益民生的法案,國家才不會被政府的貪瀆所拖累。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