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03, 2006

轉載-軍購案呈現的問題本質 文/人間福報社論

軍購案呈現的問題本質



美國駐台代表楊甦棣對軍購案撂下重話後,前天國防部長李傑在立院答詢時說,由於三項軍購案未過,國防部軍備局每年例行派員赴美之軍售談判,已被美方通知中止,但美方另有說法。看來軍購案的戲碼愈演愈複雜,其中摻雜了如阿米塔吉來函要求公開招標的商業利益、涉及美共和黨之期中選舉的黨派利益,以及國務院及國防部官員之不耐、楊甦棣之不顧外交禮儀等主事者的情緒,已遠離台灣安全、區域防衛或美台軍事合作等主題範圍。

細審軍購案的來龍去脈,以及其演變過程中的暗潮起伏,我們可以扒梳出若干線索,獲得一項不足驚奇的結論,那就是台、美、中三邊關係的微妙變化,已順著軍購案的發展逐漸顯現其真實而清晰的焦點。

布希政府正式批准八項主要武器系統的軍售案是二○○一年四月,是布希與陳水扁兩位總統上台不久,也是布希對台展現最友好態度之際,然而阿扁政府卻延至二○○四年三月連任後才將軍購案特別預算提交立法院審查,整整耽擱了三年。最令在野黨詬病的,就是阿扁將公投飛彈系統與總統大選綁在一起,又將三項最昂貴的武器系統作成包裹式特別預算,總數達六千餘億元。結果公投失敗,而六千億元的天文數字,不僅嚇壞了在野黨,也嚇壞了全體國民。

「錢從那裡來」不僅成為國人煩心,也是軍購案胎死立法院程序委員會的原因。阿扁雖聲言不惜賣國土、舉公債,也要買潛艇、買飛彈以防衛國土,然而大家的疑問是,中共的軍備擴張一旦又被評估超過台灣防衛實力時,我國的財政還能負擔第二波或第三波的六千億元軍購支出嗎?此事形成政治教育,國人終於憬悟,軍備競賽我們不是對手,何況軍備的排擠效應,絕對會影響台灣的經濟發展。經濟如不成長,又何來財力購置先進軍備?陷入惡性循環的結果,當年蘇聯解體就是一面明鏡。

美國官方的思考又是另一角度:台海的安全維繫,關係整個西太平洋的霸權,台灣位於第一島鍊,絕不容中共突破,美國雖然以「台灣關係法」作為護台的法律依據,但「台灣關係法」屬美國國內法,何況護台戰爭一旦開打,就不會是區域戰爭,大則可形成核子戰,小則台灣將成焦土。美國當然有所顧忌,上上之策就是台灣加速充實自我防衛能力,一旦台海有事,美國不必捲入戰端。

近來,世局已有新的變化。中國挾其軍事與經濟之優勢,迫使美國不得不承認其大國地位,甚至美國還要倚仗其對北韓的影響力,加上美國出兵阿富汗與伊拉克後雙足陷入泥淖,而伊朗對美挑釁,更使美國有左支右絀之感。此時美國既不敢開罪中國,當然不願以台灣問題招惹世局不安,為美國再添一樁棘手的麻煩。

有識之士已漸意識到,世局丕變,台海已非單純的軍事對抗問題,台灣人民也深知軍購絕非安全的萬靈丹;與其不斷耗損財力與中國進行軍備競賽,不如尋求兩岸和平互利之道。美方特別強調「美台關係將呈螺旋式下降」,也可能是一種對新形勢的預感。一葉知秋,軍購的反反覆覆只可視為一種表相,它可能發生的「蝴蝶效應」,才是我們真正應該關心的問題本質。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