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27, 2006

轉載-響應「少消費,大自由」活動 文/人間福報社論

響應「少消費,大自由」活動



為響應「國際無消費日」,上周末在台北最熱鬧的購物商圈,由一群中外籍人士組成的「好朋友工作隊」,以快閃創意方式發起「少消費,大自由」的活動,勸告民眾響應少消費的「新三不政策」,也就是「不看廣告,不聽促銷,不要買這買那」。雖然這只是每年一次的短暫活動,但對個人和整體社會確有很大的啟示意義,值得加以推廣。

有很多人並不知道,「全球無消費日」其實是十年前起源於加拿大、美國的運動。一群有心人士發現,美歐國家的民眾在十一月底的感恩節到十二月的耶誕節期間,竟然掀起一陣購物狂潮,在廣告和促銷的推波助瀾下,造成過度消費,耗費可貴資源。於是透過「國際無消費日」的活動,提醒民眾不要墜入過度消費的陷阱。

無消費日的活動,並不是要民眾不要消費,因為沒有消費經濟就無以繼續成長,對經濟反而有害;而是提醒民眾要隨時記得「少消費」,也就是能省則省,不要做無謂的浪費。因為,廣告媒體已是無所不在,一般人很容易被激發炫耀、跟進等虛榮心理,在衝動之下就做了不必要的消費。廠商的促銷活動,更是利用民眾貪小便宜的心理,促使民眾在沒有慎思明辨之下,買了一輩子不用,甚至很少用的東西。

過度消費的結果,讓社會上經常出現一些荒謬、矛盾的現象,例如為了貪便宜而消費,東西沒用到還是浪費,家裡堆積如山,也造成髒亂和不便;更矛盾的是,許多人飲食過度,最後又要花費金錢去減肥瘦身,造成消費引發更多消費的情形。前陣子,國內銀行業者還濫發信用卡和現金卡,鼓勵經濟能力不足的年輕人大肆購物,結果還債困難,導致個人信用破產,銀行也被倒帳超過二千億元,這些都是相互刺激過度消費的教訓。更何況,過度消費等於廠商必須消耗更多的資源,製造更大量的垃圾,又要花費更多的資源來處理環境污染問題,不斷地、循環地消耗稀有資源,最後受害的還是後代子孫。

尤其,這幾年台灣經濟一直在原地打轉,在扣除物價上漲率之後,國民的實質所得下降,經濟狀況不佳,如果開源不易,更有必要克制或降低物質消費的欲望,透過「少消費」來看緊自己荷包,可說是最合時宜的作法,也為地球做點好事,於私於公都是功德一件。

此外,在少消費之餘,每個人也會想起「物力維艱」的道理,更能對儉樸的生活甘之如飴,更會重新思考如何將廢物善加利用,從「親自動手」做起。一般社區裡有許多資源可以透過鄰居之間「以物易物」的方式,例如交換家具、電腦、腳踏車、日常用品等,完全地善用,節省消費的時間和金錢。甚至可以將不用的物品捐給資源貧瘠地區的民眾,有效地縮小城鄉差距和貧富差距問題,讓社會更和諧、更安定。

因此,我們支持「少消費,大自由」的活動,也希望少消費的理念,能從政府帶頭做起,在家庭和學校教育上加強推廣,特別需要灌輸青少年如何避免廣告的誘惑,以及建立正確的消費態度與金錢觀。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