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政軍退出媒體的真諦
黨政軍退出廣電媒體期限已屆,但由於「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處理條例」尚未經立法院審議通過,使政府無法如期釋出台視、華視的官股,行政、立法兩院互批對方是禍首。國民黨雖趕在最後一刻賣出中視、中廣與中影三家公司股權,但新聞局長姚文智和執政黨立委質疑外傳有港資、中資涉入,如果屬實將發生適法性問題,更讓整起事件暗潮洶湧。
黨政軍退出廣電媒體政策本意,係因無線廣電媒體頻譜屬於稀有資源,應該避免特定機構利用公權力和資源壟斷操弄,以還給全民一個公共輿論空間。政府、軍隊和公職人員是擁有公權力和資源的機構和個人,受限理所當然。
政黨、宗教等組織因無公權力,純粹憑藉信仰者匯聚的資源支持。為了吸納更多志同道合者,必須廣建發聲通路,宣揚鼓吹理念和思想,這是合理而正當的作為。因此在民主先進國家,不但宗教媒體林立,也容許政黨經營媒體。
但因國民黨革命建國以來,長期一黨獨大,播遷來台後更是以黨領政、以黨領軍,黨營媒體淪為宣傳執政黨政策和施政績效的工具,還經常受政府委託辦理特定任務,資源流通,瓜田李下,常被質疑有「黨庫通國庫」。所以在黨政軍退出媒體的風潮中,擁有無線頻譜的中視、中廣兩家國民黨經營的媒體首當其衝,民視董事長因為具有立委身分也被指名退出。
就事論事,黨政軍退出廣電媒體政策既已確定,朝野皆應遵守,沒有例外。但在實際執行時,因為涉及黨派和個人利益,不容易割捨;加上朝野各有盤算、互相猜忌,經常節外生枝,以致發展至今,爭論不休,反而耽誤立法進度。例如,執政當局一面雷厲風行推動黨政軍退出廣電媒體政策,卻又一口咬定國民黨媒體資產「來歷不明」,對於有意洽購中視者放話反促銷,這種「道德勸說」往往讓有意的買家心生疑慮而怯步不前,或是趁機壓低價格。
國民黨好不容易趕在十二月二十六日大限前夕出脫「三中」,又被批評「賤賣黨產」,新聞局函請新買家在三天內將外界的質疑說明清楚,聲稱將請經濟部、國安單位等部門追查。這種認知和作為,讓國民黨看在眼裡,自然點滴在心。
依照我國法令,無線衛星電視不得有一分一毫的外資,因此中視的新買家必須百分之百為國內資金,主管的新聞局自然有權、也有責任提醒業者,並查明真相,沒有模糊的空間。但認事用法應謹守分際,有一分證據講一分話,切莫臆測推論,無端擴大隔閡和敵意,成為難以癒合的裂痕。
近年來,三家無線電視台面臨廣告下滑、無線數位化拓展吃力,風光不再。在中視股權易主,以及台視、華視公股董事和官派總經理請辭,兩台將分別邁向民營化、公共化之際,如何振衰起敝,成為新經營團隊的重大考驗。英國BBC成為公營電台的典範,是因為它敢於抵擋首相府的壓力,堅持站在公理、正義的一方,報導真相,這才是黨政軍退出廣電媒體真正的精神。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