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30, 2007

轉載-大學文憑與就業保障 文/人間福報社論

大學文憑與就業保障



在上個世紀中葉以前,大學教育仍然處於菁英教育時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占同齡人口的比率都在百分之十五以下;大學對於學生有充分的檢選機會,只有優秀的中學畢業生才能進入大學。因此大學文憑是一紙難得的資格證書,也是未來就業的保證和發展的階梯。

可是由於環境的變遷,大學的數量擴增;而另一方面因人口出生率下降,學生的來源減少,幾乎想念大學的人,皆可滿足接受高等教育的欲望;再加上到境外升學也比過去容易,使大學完全失去了檢選學生的機會;連帶的,隨著高等教育進入大眾教育時期,大學文憑不再珍稀可貴。

以報導就業資訊著稱的《Cheers》雜誌日前出版「大學專刊」,針對全台各地高中三年級的在學學生,和擔任高中三年級學生導師,進行一項以《大學畢業文憑與就業意見》為題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不論是學生、還是老師,都貶低了國內大學的畢業文憑價值,認為其在未來就業保障上的得分不及格。

這項以百分計分法來衡量國內大學的畢業文憑與以後就業保障關係的調查結果,學生平均給五十七分,老師平均給五十六分,都未達到設定的六十分最低及格標準。如此低的得分,顯示師生都對國內的大學教育失去了信心。

既然國內所有的高中生都有進入大學的機會,為什麼調查結果還有占百分之十六的高中生想到大陸去就讀大學。此項調查給予的答案是

:一、培養國際觀百分之六十八;二、未來的市場機會在大陸百分之六十七;三、就讀大陸名校畢業後更有機會到歐美著名大學深造百分之四十;四、計畫將來到大陸工作謀求發展百分之十五;其他各種政治經濟理由百分之二十一,有些人同時複選幾個理由。

最近的統計顯示,國內高中生報考大陸大學的人數逐年增加,年增率平均在百分之三十以上。大陸教育部發表的報告指出,每年在北京、上海、廣州、廈門、香港等地同時舉辦台港澳海外學生大學聯合招生,以台灣學生增加的速度最快。更有的先到大陸讀高中,或提前到大陸參加補習,準備重考的也不在少數,形成一般大陸升學熱潮。

在全球化時代,大學本應是不同文化匯聚交流的中心,不能故步自封。學生選擇進入大陸好的大學進修,或到歐美著名大學深造,上進之心應該鼓勵。但是國內的高等教育品質低劣,讓人對國內的大學失去信心,卻不能不讓人憂心。

日前教育部尚不承認大陸大學頒授的學位,根本不能做為就業憑證,還有許多學生意欲就讀大陸大學

;若開放並承認其資格,則要去的人必然更多。這項調查透露出的信息是:國內大學品質低落,且與社會的需要脫節,培養不出社會需要的人才;視野褊狹,國際觀不足,無法適應全球化的國際社會;對台灣的政治經濟前景悲觀,學生為了前途才想去大陸發展,持這個理由的年輕人日益增加。大學文憑不值錢只是秋風吹落的一片落葉,但其代表的意義,深值國人警惕。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