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06, 2007

轉載- 替被權欲填滿的心靈減刑 文/人間福報社論

替被權欲填滿的心靈減刑



陳水扁總統宣布辦理全國性減刑,法務部立即草擬完成「中華民國九十六年罪犯減刑條例草案」,並送行政院審議,預估將有二萬五千名受刑人受惠;矯正司初估,約有七千五百人可立即出獄。

減刑一出,朝野又見口水攻防,在野黨批選舉作秀,政府部門則立即公布了監獄擠到爆的照片,證明監所過於擁擠,造成監政的困擾,陳總統更進一步說明不是為了選舉,而是為了「二二八」事件六十周年及解嚴二十周年。這麼重要的一件事,大家竟然不能理性的對待,理性的討論,實在是令人長嘆。

其實理性的來檢視,這件事可以分成四個層次來討論:

首先,減刑如果是為了紓解監所爆滿,則減刑只會增加社會更沉重的負擔與壓力。

監獄囚滿為患,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社會上失業率過高,經濟衰敝,才讓人鋌而走險,如果整個社會的大環境沒有改善,監獄人滿為患的問題不會獲得解決。

所以政府要思考的是為何監所人滿為患?然後將經濟改善、生活環境改善、失業率下降,犯罪比率自然會下降。如果這些不但不改善,而且進一步惡化,那麼放出來的犯人,只是成為社會的不定時炸彈,再犯率降不下來,監所問題無法解決。

其次,蕭伯納說:「金錢的匱乏是所有罪惡的根源。」沒有人天生就喜歡作奸犯科,所謂饑寒起盜心。我們贊成減刑,但是要掌握對的時機。選擇以「二二八」事件六十周年以及解嚴二十周年作為減刑的主因,是值得討論的,這又不是百貨公司周年大拍賣,硬要扯上政治藉口。

在失業率降到一定水平,國民所得穩定成長,政府創造大量的工作機會,社會安康,百姓富足,這才是減刑最好的時機,不會因饑寒而起盜心,就可以將不慎失足的人送回社會,給他們一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機會。創造一個這樣的環境,才是政府最重要的工作,才是大有為的政府。

第三,在二十一世紀一定要調整監獄是懲罰場所的落後心態。設置監所的主要目的,不在懲罰,而在教化。我們必須揚棄以報復主義為內涵的拘禁型態,而應進行「刑期無刑」的教化思潮,將監獄視為心靈的教化場所,讓監獄也能成為修養器識的場所,其目的在去惡性、除治塵、明業障,讓生命重新煥然發光,這才是應該努力的方向。

「有一不善,從而罰之,又從而哀矜懲創之,所以棄其舊而開其新。」這是蘇軾在「刑賞忠厚之至論」中最苦口婆心的一段話,指出唯有讓受刑人棄惡揚善,洗心革面,才是設監的目的,千年以後,我們還是要努力。

第四,孔子說:「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減刑只是過程,台灣現在最需要的是提升社會整體的精神建設,提高社會的道德水準,簡單的說就是淨化人心。

唯有讓人心趨善美,追求慈悲智慧,才是台灣的未來,而口水不斷的政治人物請率先讓自己被權欲填滿的心靈減刑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