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17, 2007

轉載- 最後一年府院要拚對方向 文/人間福報社論

最後一年府院要拚對方向



我國今年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雖然大力動員友邦助陣,表決時卻以一百四十八票對十七票遭到重挫。陳總統表示,今年九月,希望再以台灣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讓國際社會了解、聽到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真正聲音。姑且不論這項動作究係爭取台灣正名或基於選舉策略考量,在可預見的未來並不容易實現,我們資源有限,應該把力氣用在對的地方。

WHO本來就是全球討論公衛、防疫議題的舞台,台灣如朝這些方面提出訴求主張,長期堅持,並非不可能爭取到同情、支持的聲音,如今卻大張旗鼓「置入」政治議題,刻意激起中國大陸銅牆鐵壁式的防衛,結果並不意外,徒然讓國人更認清世界上多數國家不認同台灣是一個國家,不知效益何在。

這幾年來,執政當局陸續在護照加註「台灣」,駐外使館在中華民國旁邊標示「台灣」兩字,以及在官方文件上用「台灣」取代「中華民國」,但七年過後,並未讓多數世人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這次把WHO叩關失敗的癥結歸因於台灣是不是一個國家,很可能再次在立委、總統選前引爆台灣內部「國家認同」戰,讓熊熊之火吞噬國政問題的本質和癥結,執政七年的良窳在政治焚化爐內化於無形,反而失去理性檢討的機會。

陳總統表示在他最後一年任期,外交的大戰略將以致力宣揚「台灣是一個國家」為主要任務。其實,如果真正想要讓台灣被世界看得見、聽得到,我們寧可期待陳總統和二度指派上場的投手—行政院長張俊雄,在未來一年努力彌合社會裂縫,團結國人意志,務實耕耘經濟,再創台灣榮景,才是不二法門。

回顧民國六十年至八十五年,台灣維持約百分之十的年平均經濟成長率,締造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蹟。儘管當時台灣的外交處境已日益艱危,但靠著耀眼的經濟表現,贏得許多開發中國家的尊敬和肯定,競相前來取經。所以在兩岸互搶邦交國的競爭中,雖無法阻擋此消彼長的趨勢,仍和全球維持廣泛友好的實質關係,加上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一路攀升,讓民眾出國經商、旅遊、留學,荷包滿滿,面子十足。幾曾想到竟會出現投資停滯、產業外移、國內就業機會和薪資俱減、白領精英出走的不堪局面。

陳水扁總統這次在任命張俊雄回任行政院長時,具體提出五點政策方向及事項,希望張內閣落實。其中對於兩岸經貿往來方面,要求在「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最高指導方針下繼續推動,希望早日完成「大陸觀光客來台」及「貨運包機直航」的協商,並在不矮化國家主權地位的前提下,積極協商奧運聖火來台相關事宜。使得這些國人關切的課題,重現走出迷宮的可能。

對於急欲在大選求勝的綠營領導人而言,解決兩岸問題要比挑起「國家認同」之爭棘手得多,但包括奧運聖火、大陸觀光客來台、包機直航等都有助於台灣經濟發展,認同之爭卻會造成撕裂族群的不幸後果,有理性、有智慧者當知如何抉擇。陳總統說,棒球賽即使是九局下半,也有機會扭轉局勢;希望在最後一年,能掌握正確施政重點,幫台灣贏回勝利。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