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應以和平為最高目標
近日媒體報導,國民黨有意修改黨章強化國民黨與台灣主體關係,對於國民黨務實的做法,引起各界不同的解謮。
據參與黨章修改人士透露,這是國民黨邁向「本土化」的重要里程碑,不但將原本冗長的「總裁」、「總理」章節全數凍結濃縮,也嘗試加入「捍衛台灣、認同台灣」的概念。
中國國民黨係孫中山先生創立,由興中會、同盟會、國民黨、中華革命黨而至現在的中國國民黨;其時間也由清末、民初、北代、抗日、國共對抗、遷台至今日由執政黨變為在野黨。這超過百年的政黨在開創初期,就曾因應不同時代的變化而修改黨章。
因而在面臨明年總統大選之際,提出修改黨章的務實做法,也看出國民黨想透過黨章的修訂重新出發,以新的思維去貼近人民的需求及兩岸關係的重新定位。
據了解,國民黨有意以「和平發展」的主軸去彰顯兩岸政策,計畫在第二章「黨員」部分,修改為「不具中華民國國籍,認同三民主義,志願與本黨共同致力國家和平發展者,均視為本黨精神黨員」,刪除了原本「統一」字眼。值得注意的是,國民黨刪除「大陸地區反對共產制度」,是因應「國共平台」運作後的修正,也透露國民黨將以「和平」預設為兩岸最終目標。
由於國民黨未來修正黨章中以「和平」取代「統一」,很容易被人解讀為國民黨有意「去統」,國民黨祕書長吳敦義即指出,黨的政策就是「統獨爭議放兩邊,人民福祉放中間」。
對於國民黨修改黨章的方向,我們認為應該予以支持與肯定,畢竟台灣這幾年來一直陷於統獨之間的糾葛,虛耗台灣過多的政經資源,人民之間的對立也愈形嚴重,兩岸關係更難以拓展。因而唯有抽離統獨意識形態的對立,以和平做為兩岸關係的終極目標,方能解決上述的問題。
基本上,「統一」乃是指政權的歸屬,早期國民黨對於兩岸關係就是因受限於「統一」目標上,才會衍生出「漢賊不兩立」及「台灣獨立」等政治對立的問題,同時在此長期「統一」框架上,也無法給予兩岸更為實質的關係進展。
從中國政治的歷史發展來看,政治體制的分分合合,都是與政治實權的權力鬥爭有直接關係,而這只是政治實權擁有者的零和遊戲而已,對於人民而言,充其量只是一個可被利用的民氣罷了。
對於人民來講,政權的歸屬與替換,其主要的意義應該是掌握權力者能否帶給人民應有的福祉,這才是人民之所需;至於是合是分,只是往後歷史的解讀,對人民並無實質的意義。
早期國民黨的「光復大陸國土」、台灣在野人士的「爭取台灣獨立」及中共的「對台統一」,都是爭奪政權歸屬的政治口號。若我們能夠將這些口號拋之腦後,直接回歸到人民真正的需求,以「和平」做為兩岸關係的終極目標,方能夠化解政權之爭下統獨對立的魔咒,讓兩岸人民共存共榮,創造一個沒有對立與政治鬥爭的兩岸關係。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