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思想繁星綻放的台灣
台灣在政治惡鬥、政客低俗的言談舉止引導下,幾乎成為一個沒有文化的社會。高中生忙於升學、窮盡所有力量在教科書上,大學生沒有國際觀、對社會冷漠,知識青年毫無獨立思想。這樣的下一代不僅在國際上沒有競爭力,即使當家之後,也會把台灣社會帶向知識貧乏、國力耗弱的境地,令人憂心。
為此,龍應台基金會推動「思想沙龍繁星綻放計畫」,在五所大學成立「思沙龍」,邀請海內外具有國際觀的人士到校園舉辦講座,以增長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國際觀。
在校園內以沙龍的方式推動講座,對學生而言非常新鮮,目前清華大學校園內瀰漫著思潮論辯風氣,在政治不斷干擾教育的氛圍下,讓大學走出新的視界。
校園是孕育思想的搖籃。五四運動掀起的文化思潮是從北大校園開始的,學生們因為具有深厚的人文素養以及國際觀,從外交事件發展成為文化運動,影響至今,餘波盪漾。八十年前清大開辦國學研究院,延聘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為導師,培育了頂尖的知識分子。在在說明校園是孕育思潮的搖籃、是引導社會的源頭活水。
當前台灣社會幾乎可以說是思想沙漠,政治貪污腐化,政客窮於鬥爭,眼中那有國家?經濟蕭條,商人只知賺錢,心中那有社會?最主要的原因在於當政的一群人沒有文化素養,更別說有深厚的思想了。一個沒有思想的社會,就像一個沒有靈魂的人一樣,除了動物本能的需求之外,沒有更高的價值和理想。
最可憐的是時下青年,高中、大學生在社會主流機制下,無法以開闊的心胸接觸到核心價值。高中生只知道啃教科書,以考大學為人生的唯一目標。大學生則是整天上網玩遊戲,「宅男歲月,根本不會關心周遭和國際議題。」也就是說,社會和校園並沒有提供一個讓他們心智成長的環境。
當一個社會遭逢巨大變故之時,如果新的文化思潮無法萌芽,這個社會必然走向衰敗之途,如果有新的文化思潮做支柱,它不但可以度過難關,甚至可以為社會帶來嶄新的局面。民國初年,中國舊社會體制已經崩壞,面對西方民主科學思潮的衝擊,政治被軍閥、政客把持,整個文化和社會走投無路,五四運動就是在這樣背景下崛起的啟蒙運動,使中國得以轉型。
在當前價值混淆、政治惡鬥、社會失序的時刻,台灣社會欠缺的就是一個思想和價值。春秋進入戰國時代,也是面臨舊的禮制和社會結構全面崩解的時刻,士大夫階級流入中下層社會,演成百家爭鳴的時代。儒家、道家、法家等諸子百家的思想一直延續至今,影響整個中國歷史文化。
「思想沙龍繁星綻放計畫」是一個起步,它在校園埋下一些思想的種子,必然會在未來開花結果。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思想繁星」必能在台灣的天空上綻放。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