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如何辨別正法與邪法?
答:這是一個很嚴肅、很重要的問題。在現代社會,真正如佛在《楞嚴經》上所說:「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所以,釋迦牟尼佛早就預知這種現象了,在他老人家入滅之前,就教導我們「四依法」,這就是辨別邪正的根據。
第一:「依法不依人」。何謂正法?何謂邪法?與佛在經上所說的相應,就是正法。經是佛說的,如果違背了經典,就是他自己獨創的見解,我們不能相信。
第二:「依義不依語」。這一條很重要。如果你執著經典文字,一定會有誤會、偏差。若你看的是印度梵文的經典就沒有問題,但是梵文經典傳到中國來,經過中國人翻譯成漢文,往往一部經典有很多人翻譯。像《無量壽經》有十二種譯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有六種譯本,每位翻譯者用的文字不相同,我們到底依哪個本子?佛教我們依義不依語,他翻譯的意思對了就行,語言文字多少沒有關係,長說、短說也沒有關係,講法不同也沒有關係。
譬如講到修學的目標,禪宗要求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教下講大開圓解,淨土宗念佛人要求一心不亂,這是佛當時所說的,雖然說的話不同,其意思完全相同。明心見性就是大開圓解,大開圓解就是一心不亂,話怎麼說沒有關係,意思對了就行了。
第三:「依了義不依不了義」。這一條是釋迦牟尼佛的苦口婆心,我們感激得五體投地,佛對我們太愛護了!為什麼?佛一生講經說法,絕大多數不是主動講的,而是由別人來問,佛是隨問隨答,有些問題不是了義的。何謂了義?何謂不了義?能幫助你了生死、出三界,這是了義;不能幫助你脫離六道輪迴,就是不了義。譬如問世間的這些問題、我們生活上的問題,如何能得到幸福美滿、離苦得樂,這些都是不了義。但這是現代人所迫切希求的,佛很慈悲都給予答覆。所以,「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有人求財,有人求兒女,有人求升官,佛樣樣都教導他,樣樣都滿足他,但是佛開示他說,這是不了義的,只是解決你一生的問題,不能解決生生世世的問題,你的眼光要遠大,一定要求永遠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是真正聰明。究竟圓滿的了義就是成佛,所以《法華經》說得好,「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此地,佛不就顯示何謂究竟了義了?
佛教導你成佛的方法,這是究竟了義。佛講二乘(大乘、小乘)、三乘(聲聞、緣覺、菩薩),這是方便說的。方便說的意思就是不了義,所以特別提醒我們一定要求了義,要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在了義經裡,最殊勝、最穩當、最可靠的,我們這一生決定能得到的,無過於念佛求生淨土,所以淨宗的經典是究竟了義,這是佛的慈悲開導。
第四:「依智不依識」。這一條非常非常重要,用現代話說,就是處事待人接物、學佛要依理智。識是感情,不可以感情用事,這一條是通世出世間法。我們頭腦要冷靜,要依理智不能用感情。
如此你就能辨別了,凡是符合四依法的就是正法,與四依法相違背的就不是正法。
今天我們見到許多學佛的人感情用事,有嚴重的分別、執著,就是法門不相同的,彼此存了很深的界限。譬如有人修學《菩提道次第廣論》,但是毀謗淨土。也有念佛的同修不服氣也毀謗他們,彼此互相對立。有些念佛的同修說:「他們批評我們,我們對他也反駁。」我就告訴念佛的同修說:「你們不是彌陀弟子,你們念佛也不能往生。」他面孔很沈著問我:「為什麼?我們護持淨土來反駁他,為何我們不能往生?」我就告訴他,《菩提道次第廣論》是密宗的前方便,這部論典是宗喀巴大師作的,是屬於宗經論。論典裡有兩大類,一類是宗經論,一類是釋經論,釋經論是解釋經的,就是經的批註;宗經論是採取經典裡面的意義,並不依照經文,而是發揮裡面的道理。《菩提道次第廣論》是屬於宗經論,就是根據佛所講的原理、原則和修學方法。這是佛教的經典,你毀謗經論,不就是毀謗三寶?這些經典是佛菩薩說的,你不就是毀謗佛菩薩?經典是法寶,你不就是謗法?依照此方法修行成就的人很多,你不就是謗僧?你是念佛人,但是謗佛、謗法、謗僧,戒經裡講,毀謗三寶的罪過是墮阿鼻地獄,所以即使你佛念得再好,如何能往生?
他問我:「那怎麼辦」?你要尊重別人。每個人的根性不相同,好比一個大學,你念的是文學院,他念的是法學院,文學院批評法學院,法學院罵文學院,這成什麼學校!因此,各人的根性不相同,喜歡念佛的就老實念佛,喜歡《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就依《菩提道次第廣論》,個個都有成就,個個都可以拿到學位,這才是正理。決定不能毀謗,要學《華嚴經》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自己謙虛,恭敬別人。你的心永遠是清淨的、真誠的,心淨則佛土淨,如此才能往生。
因此,人家侮辱、毀謗我們,我們不回一句話,合掌恭恭敬敬給他行禮,念阿彌陀佛,決定不罵他,這就對了。我要求淨土就不能毀謗三寶,這樣才能往生,他謗三寶是他的事情。這都是佛在經上教導我們的。六祖大師在《壇經》裡,也是這樣教導我們的。他不能接受、或有毀謗,我們合掌令歡喜。我們的根性不同,我修此法門能成就,他那個法門比我高,我沒有資格修他那個法門,所以我們對他那個法門要恭敬供養,怎麼可以毀謗?因此,這要很細心去觀察,才能辨別邪正、是非,成就自己的道業。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