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27, 2007

轉載-兩岸應先從降低敵意做起 文/人間福報社論

兩岸應先從降低敵意做起



陸委會在二十三日口頭通知籃球協會,否決美國職業籃球(NBA)休士頓火箭隊主力中鋒「移動長城」姚明九月七日來台訪問的申請。不過,移民署聯審會決議本周四再審查姚明來台案,在此關鍵時刻,我們願誠摯的向有關單位進一言。

想像如果是王建民赴大陸被阻擋,不許入境,台灣方面會如何反應?首先會批評中國以政治干預體育,然後痛斥中國打壓台灣人民,然後罵中國充滿敵意製造衝突,最後要求台灣人民少赴大陸,並呼籲中國立即撤除飛彈。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知道陸委會是如何做出拒人於千里之外這種決策?

首先,姚明是世界級體育巨星,台灣不讓他入境,落了個以政治干預體育的罪名,全世界都看得到我們的粗魯與小氣,更顯出了我們的敵意,在國際宣傳上非常負面。

其次,姚明本身是聽障,他此次來是擬為弱勢團體募二十萬美元。姚明是今年十月上海「世界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形象大使,還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抗愛滋慈善大使,所以姚明訪台,將到新竹科學園區,與台灣科技業領導人進行募款午宴,為台灣弱勢團體募集二十萬美元善款,用政治不讓他入境,實在是落人口實。

第三,兩岸歷經衝突、對立,相互耗損了太多的資源和人力。如今面對新世紀的開端,不應繼續陷在這種困局中,不斷磨損內部資源,且無益於國際社會。尤其是雙方更不應繼續製造仇視、對立、衝突、打壓,而應積極走向互信互利、營造雙榮雙贏的局面。

陳總統在兩岸雙雙入世貿的時候,曾莊嚴的表示兩岸應握手和解,他說兩岸應多一點經濟,少一點政治;多一點接觸,少一點誤會;多一點信任,少一點打壓,把爭議性的政治包袱擱置,從經貿、文化的統合開始,建立互信基礎,進而追求兩岸永久和平政治統合的新架構。但為何在做的時候總是背道而馳,總是政治多於經濟、誤會多於接觸、打壓多於信任?

第四,兩岸要化解敵意,就要從文化、體育等的交流著手,透過民間的交流來化解歧見與誤解,透過彼此的往返與接觸來消弭分歧、降低敵意、匯聚共識、建立互信。如果連民間的交流都被政治化,連文化體育交流都抹上色彩,那麼兩岸的互信蕩然,絕非人民之福,也非國際社會所樂見。

姚明很高,但我們可以更高。讓姚明來,可以展現政府高人一等的胸襟,讓姚明來募款,可以展現政府高人一等的寬厚。不要拒人於大門之外,把自己的氣度變矮了。

兩岸的未來誰也不敢預測,但是兩岸的現在,應該走向不統、不獨、不對立;交流、接觸、盼和平;互信、互利、要雙贏。所以姚明來不來其實本身並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背後兩岸的心態,以及此一動作所代表的訊息,如果姚明沒來成,透露了明年北京奧運,將是兩岸紛擾的火藥庫。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