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02, 2007

轉載-經濟公道 全民願景 文/人間福報社論

經濟公道 全民願景



台灣股市七月的成交總額達五點零二兆元,創歷來第二高,僅次於民國八十六年七月的五點一九兆元,令久蟄的人心再度騷動;證券交易所揭露的上市、櫃公司董監酬金,去年共有二十家上市櫃公司每名董事平均酬金超過一千萬元;領先群倫的上櫃公司力晶董事酬金平均超過五千萬元,若加計兼任員工的酬金更高達七千七百八十六萬元,令人羨慕嚮往。房地產交易熱絡,促使房仲業者積極展店,上半年八大房仲品牌總店數已逼近二千家。

亞洲開發銀行最近發表調查報告,也將台灣與香港、新加坡並列為亞太地區享有最高生活品質的領先群。這項調查是針對亞太地區二十三個經濟體,以二○○五年每人「家庭實際最終消費值」,作為衡量生活水準的標準,結果顯示,台灣的GDP排名第五,但每人可享用到約新台幣四十九萬元的財貨服務,僅次於人均生活支出十二萬五千三百餘港元(約新台幣五十二點八萬元)的香港,生活水準排名第二。

台灣股市、房市翻紅,富足程度也受到國際高度肯定,「台灣錢淹腳目」美好時光似乎重現,然而為何國人的幸福感並未相對提升?因為台灣股市過去二個月一飛沖天,進場早的外資法人在高點時已獲利了結,接棒的廣大散戶投資人反而面對慘跌的苦果;這些股市災民,眼見近二百家虧損的上市櫃公司也大發董監高額酬金,豈會心平快樂!

另外,許多企業主和科技產業高層日進斗金,雖然讓許多年輕人興起「有為者亦若是」的壯志豪情,但在現實環境中,一般人的「薪」情卻直直落。勞委會日前公布去年七月薪資調查,多數職業的實質所得都比前年同期縮水,最低薪的餐飲服務業月薪竟比前年縮水二千元,只有一萬四千元出頭,自給尚且不足,如何指望能夠養家活口。

這正是台灣目前最值得重視的課題。近幾年來,台灣經濟雖然大多維持成長,但成長的果實似乎並沒有讓全民分享。市井小民普遍感覺失業率高、薪資成長停滯的無奈與痛苦,而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M型社會,更助長了底層民眾的無力感,因而頻頻出現輕生自殘或侵害他人的不幸事件。行政院主計處每年在八月發布的國民生活指標,決定自今年起停止對外公布,外界就解讀為政府面對經濟安定、工作生活及家庭生活每況愈下,只好選擇逃避。

富足的台灣乃是全民的願景,然而,貧富差距是自由經濟體系的副產品,難以逃避。有錢的人利用投資工具不斷累積財富,無殼蝸牛卻因房租上漲而影響實質收入。由於所得增加速度不平等,社會貧富懸殊愈來愈嚴重。去貧救窮,除仰賴政府和民間慈善人士、組織提供的救濟機制外,積極提升弱勢者的競爭力和給予發揮所長的機會,包括:提供充分的知識、技能修練管道,持續改善投資環境等,讓人民在良性競爭中促進國家社會的繁榮,才是治本之道。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