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25, 2007

轉載-多管齊下搶救國語文 文/人間福報社論

多管齊下搶救國語文



學生的國語文能力愈來愈差,各界都有許多批評,台北縣政府為了挽救學生日趨低劣的國語文程度,決定從今年九月開始,將國小的國語文學習節數從六節增加到八節課;並增撥經費購買圖書供學生閱讀,以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這種做法顯示台北縣政府的決心,在不影響課綱大原則下,教育部應予支持,而提升學生國語文教育的工作更需要社會各界的努力。

每年暑假大學指考或國中基測之後,聯招會說明閱卷成績時,總令各界無限感慨,有些學生的國語文程度慘不忍睹,作文能力備受批評。普遍而言,學生的國語文程度逐年下降。其實各界在奚落之餘,還是有一些有心人士成立類似「搶救國語文協會」的團體,想方設法的要提升學生的程度。

台北縣政府的做法可以說是率全國之先,直接從學生的上課時數下手,有點像是在中央體制外的自力救濟,增加兩小時的課程不一定能學到什麼,但至少是個起步,是重視國語文的象徵,是讓各界慎重思考這問題的引玉之磚。在當前強調多元教育之下,學生國語文程度每下愈況,如果不想一點辦法,就只能看著它急速往下滑。

近年來因為世界潮流以及強調鄉土的重要,教育部在制訂課綱時,增加了英語和鄉土語言,國語課程相對被壓縮,國中的國文時數也比以前少了三分之一,高中國文更是減為每周只剩四小時,以這麼少的教學時數,不能只責怪學生的程度變差。英語和鄉土語言固然重要,前者關係到國際競爭力,後者則是自己文化的根源,當然不能輕忽。但是國語文卻是所有競爭與文化的基礎,更不能偏廢。

以教育部目前制定的課綱,在這麼有限的時數下想要提升學生的國語文是有相當的困難,就算增加一、兩小時,效果也是有限,更何況國語文程度牽涉到的不是只有校園的環境,還有家庭社會教育以及政治社會風氣的影響,它是多層面的問題。如果不能正視這些問題,光是一廂情願想提升學生程度,結果必然事倍功半。

以社會風氣而言,網路成為目前的基本生活工具,網路的溝通求精簡快速,當然會使原先注重結構嚴謹、用詞典雅的習慣受到衝擊,甚至出現許多奇形怪異的網路文字,令一些學究們大為搖頭。想要調和兩者就必須有一些專家參與,了解並進而影響網路語言,為其注入一些思想性和文學性,讓網路語言也有文化的生命力。

政治社會風氣的影響也不容小覷。不可否認,民進黨政府有很強烈的「中國情節」,負責全國教育政策的教育部長更是代表,在政府刻意作為下,被視為屬於「中國」的國語文自然會受到有意無意的排擠。社會上不重視國語文的現象也隨處可見,電視新聞的字幕經常出現錯別字,主播文法不通的情況時有所聞。

因此,要提升學生的國語文程度必須全方位關照,政府不能刻意打壓,教育部在政策上必須重視,地方政府和學校更要支持;此外,企業界可以捐助圖書或舉辦國語文學習的獎勵活動,家庭和社會也應該配合。只有大家一起來,才有可能讓學生的國語文程度在潛移默化中提升。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