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真自由民主 須去泛政治化
暨南大學李家同教授日前在一項演講中指出,「自由」並不能解決貧窮問題,人類必須要有博愛精神,才能提升心靈的品質,有了愛才能使貧窮者得到照顧。他這番話,讓我們認真思考這些年台灣在追求民主、自由的目標上,雖有進度,但社會秩序反趨惡化,貧富差距愈益拉大,人與人間愈趨疏離;尤其是政治上的藍綠對決,幾乎已到了你死我活、六親不認的地步。何以致此?正如李教授所要說的,自由、民主,只不過是一種政治的制度,只規範政府與人民的關係,它只能限制政府官員「不能做什麼」,而「應該做什麼」,以及如何認清人類的基本價值與尊嚴,必須從提升國人心靈的層次著手。
中國人傳統上提升心靈層次的支柱有三,就是儒、釋、道三家。在中國文化中,儒釋道三家是一體的,固然理論基礎有異,但仍具有共同理念,也為中國文化形成一種主流價值。近百年來,由於西方思想衝擊及戰亂頻仍,此一共同的主流價值式微,中國人已失去中心思想與基本價值。在台灣,國民黨統治時代,雖然尊儒只是口號,畢竟高中還教授以「論語」、「孟子」為主要內容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使學生接觸一些中國傳統文化。民進黨執政後,以「去中國化」為其享有政權的手段,加上某些執政官員中、西文化修養俱缺,以致對「文化」二字,雖不敢嗤之以鼻,但已不免束之高閣。表面上雖有文建會與文化總會之設,但既忌談「中華文化」,對西方文化亦極疏遠。民間則以流行文化為尚,粗淺浮誇,不足以提升心靈層次。當今之病,在於心靈空虛、自我迷失,政客耽溺於政治鬥爭,但求私欲之滿足,無視道德倫理之喪亡,「博愛」一詞已被棄之如敝屣。
中國大陸經過共產革命與文革之禍,痛定思痛,已開始省思中國文化之傳統價值,各地興起私塾的辦學熱潮。
這對中共而言,真是石破天驚的大突破,如今不僅鼓勵學童讀四書五經,還成立了「一耽學堂」,由北大、清華碩士、博士到中小學去傳授「漢學」,並帶領學生到孔廟去「祭孔」。大陸的知識階層已由馬列主義中覺醒。更設立「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在全球五十個國家,成立了一百二十三所「孔子學院」,傳播中華傳統文化。
反觀台灣,令人汗顏。二十年前要學習中華文化,捨台灣別無他徑,台灣幾乎就是全球的漢學中心。曾幾何時,被認為最缺乏中華文化素養的大陸,竟然迎頭趕上,隱然已穩居漢學的龍頭地位。而我們的政治人物還在高喊「去中國化」,究竟是無知抑或是心中有恨,令人費解。其實台灣本土文化也是自閩南移植而來,本為中華文化一支,如果要「去中國化」,豈非等於「去台灣化」?
我們希望文化界不要再沈默了,應該登高疾呼:「去政治化」與「文化第一」,因為沒有文化內涵的民主與自由,只能帶來更多的貧窮與愚昧,更看不見幸福與光明。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