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03, 2007

轉載-《人間萬事》教 育 文/星雲大師

《人間萬事》教 育
◎星雲大師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人的最大本錢,就是「教育」,一個人儘管天縱英才,資質優異,後天的教育仍然非常重要。教育可以變化氣質,增加知識,明白道理,提升人格。過去的人想要了解一個國家強弱,都先問這個國家有道無道?乃至一個領導人好壞,也是看他有道無道?道德觀念的有無,就看他對教育的重視與否?所以教育關乎一個國家的發展。

發展教育,也要懂得掌握要點,有的國家一味學習外來的文化,廢棄了自己民族文化之所長;有的國家廢止博大悠久的歷史文化,只看重眼前的蠅頭小利。以下茲以教育的四點原則,貢獻諸方:

一、生活重於知識:一般人以為教育就是學多少字、讀多少書、知道多少常識。其實,教育最重要的是正確的價值觀與生活態度,例如吃飯要有感恩的心情,穿衣要有物力維艱的了解;生活學的博士都懂得,一切都有因果,都是得來不易。在生活裡要有因果觀,有因果觀念就是教育;懂得感恩圖報、發心回饋,就是教育。有了生活的教育,就與單純獲取知識的教育不一樣了。

二、道德重於功利:有的人以為教育只是為了拿到畢業文憑,可以謀得高薪的工作,所謂「名利雙收」就是受教育的目的。實際上在教育的內涵裡,功利的價值只是渺乎小哉,道德才是教育的真正意義。例如,印度的甘地以不抵抗、不合作主義,為萬千民眾爭取權益,樹立了自己的道德人格,豈是萬千書卷所能比。天主教的德蕾莎修女,一生救人無數,但是他更為人敬重的是,一生感謝貧窮。教育固然可以給人勵志,發掘才華;貧窮也是一種磨練,可以將自己的本性提升。中國古來多少帝王,如秦始皇、紂王、幽王等,將人與之相比,人皆不喜,因為無道;反之,有的人一生窮途潦倒,如蔡邕、蘇東坡等,他們風骨嶙峋,為人所重,可見道德重於功利。

三、普濟重於接受:現在教育最大的缺點,就是重視功利,養成學子自私、貪吝,凡事只為自己圖利益,不為天下蒼生謀福。但是真正的教育,必須要有菩薩的發心,如釋迦牟尼佛及跟隨他的十大弟子等千二百五十人、耶穌的十大門徒、孔子的七十二賢人等,這許多人因為受到老師教育的感染,興起獻身普世人類的發心,因此能留名青史。所以,能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普濟思想,才能顯得出受教育的學子,其人格不同於一般。

四、自覺重於他教:在佛教裡的學生有二種,一種是「聲聞」,一種是「緣覺」。聲聞是經由老師教導而悟道,緣覺就不一定有老師教導,自己觀因緣,自發自動,自己追尋,自我覺悟。所以,教育有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團體教育,但真正的教育在於自己,自己無心於教,所謂「講者諄諄,聽者渺渺」,也無濟於事。佛教的教育,就是「覺」的教育,但是先要「自覺」,而後「覺他」進而才能「覺滿」。

俗云:「一斗米養一個聖賢,一擔米養一個江洋大盜」。孔子的學生也不一定個個都成為聖賢,陽虎、子路,為其所不喜也;佛陀也有提婆達多為叛徒也。所以,沒有自覺的教育,不易成也,自己沒有自覺要向上、向好、向善,即使有再好的明師,也教不成,所以教育要靠「自覺」最重要。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