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16, 2006

轉載-兩岸直航才是民意所趨 文/人間福報社論

兩岸直航才是民意所趨



兩岸前天同步宣布擴大開放四項包機:專案貨運包機、節日包機、緊急醫療包機、特定人道包機。雖然比過去更制度化了一些,但是條件限制太多,而且客貨運包機常態化不在這項開放之列,對於民眾期待的兩岸直航而言,只能說是跨出很小的一步,政府有必要因應民意,盡快放大步伐,為民眾拚經濟搭好橋梁。

陸委會釋出這項政策的同時,業界普遍的反應是,難以提供台商和兩岸實質的利益。航空業者早已為直航做好了準備,但是聽到政府的這項宣布多表失望,例如,他們希望貨運包機可以開放進出口貨物運載,但是政策僅限設廠或遷廠業者,符合條件的一年不超過十件。而大陸方面已陸續開放歐美航線延遠航權,台灣業者已經沒有利多,等到未來外籍航空業者站穩腳步,台灣業者將無生存空間。

在未能直航的前提下,客運包機常態化也是民眾所期待的,但是政策僅限於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四節,頂多載客六萬多人次,而台灣赴大陸人次一年超過四百萬,大陸赴台人次有十七萬,顯然這項政策開放不符比例,難以因應兩岸民眾往來的需求。至少也應該開放周末包機或正常班機往來的方式,以滿足民眾的期待。

在藍、綠陣營為罷免案對決的敏感時刻,商界認為陸委會這項做法顯然是在轉移焦點;當天股市的反應可以看出政府討好股民的心態,亟欲緩和民眾對政府弊案頻傳的不滿,但是這項措施,依然無法降低民眾對政府兩岸政策近乎鎖國的疑慮。

政界則認為這項政策在為陳總統和蘇貞昌院長「做業績」,宣示意義大於實質意義。一方面,陳總統在宣布權力下放之後並沒有跛腳,他還是有實權的國家元首;二方面,蘇貞昌證明他是兩岸事務的主導者,是務實主義者。最重要的是,蘇貞昌為了二○○八年的總統大選,在兩岸政策上必須與陳總統區隔,不能走保守的閉鎖政策。

在泛藍立委的強力運作下,立法院臨時會已經將「直航條款」排入議程,但是政府認為必須透過兩岸正式的協商過程,因此該案一直受到綠營的杯葛。事實上,兩岸春節包機以及現在的專案包機,也都是先透過民間團體的協商達成共識的,政府在幕後扮演定奪的角色,不一定要經過官式的談判過程。如果政府真的有誠意實現直航的承諾,又何必在乎以那種方式達成呢?

兩岸之間不論是經商、旅遊、運貨,規定航班必須透過第三地才能往來,基本上是違背人民利益的舉措。政府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至今已經將近二十年,其間所耗費的時間和金錢成本根本無法估量。為了政客的意識型態犧牲民眾的福祉,難道也是政治的必要之惡嗎?主政者為何不能衡量一下自己在政治意識型態的堅持重要,還是大多數民眾的利益重要?專案包機固然是邁向兩岸直航的一小步,但為什麼就不能一步到位?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