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人民最謙卑的呼籲
面對立法院的罷免提案,陳水扁總統日前「向人民報告」的獨白、陳述了他的政績、委屈,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前天針對此作了回應,呼籲陳總統「此時此刻是告別政壇的時候了」。儘管馬英九聲調和緩、柔聲細氣,以近乎懇求的語氣,但無疑的,這是代表人民對陳總統和民進黨最謙卑的呼籲。就算第一家庭、第一親家沒有收受賄賂等弊端,但整體施政成績也愧對人民。
根據最新的民調顯示,超過四成民眾不相信陳總統的澄清,只有一成二相信第一夫人吳淑珍是清白的;稍早所做的民調也顯示,陳總統的支持度不到二成。以這樣的結果,還可以大聲向人民報告他的「政績」,並舉過去兩蔣時代的作風,彰顯他的憲政和民主;以中國大陸和南韓的自殺率來粉飾民不聊生的窘狀。其遣詞不但難令國人茍同,就連民進黨的一些大老也感概萬千。
馬英九以和緩的語氣,一一駁斥了陳總統的說法,認為陳總統「展現了高超的辯論技巧」,但是內容「不堪聞問」,整篇報告是「避重就輕,推卸責任」,看不出任何檢討與悔悟。
其實,陳總統之所以敢於出此策略,當然是看準了罷免案在立法院無法過關,因此全力為自己辯護,他所著眼的不在回應民眾的感受,而是訓斥那些反對他的人。
在歷史上,帝王都十分相信天災人禍或是天象有異,皆是出於自己德行有損所致,除了下詔罪己,還會舉辦各種封禪、祭祀、消災的儀式,一方面深切檢討自己,二方面為自己的德行設停損點,祈請上蒼不要波及無辜的百姓。這是帝王「仁民愛物」的治國哲學,從來,中國的統治哲學就是「順天愛民」,「人飢己飢、人溺己溺」。如今二十一世紀,卻大開歷史倒車,寧非台灣的政治文化有悖於中國傳統不以人民為重乎?
罷免案針對的不一定是總統個人的操守,它追究的是政治責任。以陳總統六年的執政成績,馬英九舉例說,經濟成長率降了一半,失業率增加了兩倍,自殺率成長百分之七十。如果一個國家元首,面對這樣的政績,不思檢討還要疾言厲色強辯,只能說是民眾的不幸。罷免也只是民眾最低聲的吶喊,最卑微的手段。
從當前的憲政設計來看,罷免案難以過關;倒閣案也因牽連過廣,國民黨有顧忌,且倒閣以後政局的變數過大,看來也將難以付諸行動。除非陳總統自己下台,否則依照現行的法制,將難奈他何。問題是陳總統和少數支持者不覺得他的施政差,不覺得第一家庭、第一親家所涉及的案件是陳總統的責任。所以,要求他下台無異緣木求魚。
孟子說過:「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者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近年來政風敗壞,就是高位者播惡的成果。
孟子還指出:「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陳總統正好是反其道而行。再戀棧下去,也只能在歷史上留下惡名和罵名而已!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