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守戒律的比丘
智者應規勸忠告別人,使人免於犯錯;
善良的人愛戴智者,只有惡人憎恨智者。
比丘阿濕具,富那婆修和他們的弟子停留在迦羅賴精舍時,為了私人的利益,而裁種了一些果樹。同時也違背一些小小戒,使得精舍吵鬧不堪,而防礙其他比丘的修持。
佛陀知道以後,派遣舍利弗和大目犍連去勸告他們。經過舍利弗和大目犍連的勸誡之後,大部份的犯戒比丘都改變他們的言行,但也有一些比丘竟因此還俗。
頑倔不馴的車匿
不要結交壞朋友,不要與卑鄙的人來往,
應該結交善知識,且與品格高尚的人為友。
車匿是陪伴悉達多(佛陀的俗名)王子離開世俗生活,出家修行時的侍者,當悉達多王子究竟證悟,成為佛陀時,車匿也出家為比丘。但儘管身為比丘,他卻因為自認與佛陀的關係密切而非常頑強、憍慢。他經常說:「佛陀出離世間,出家修行時,只有我一人隨侍在旁。但現在,舍利弗和大目犍連(出生為婆羅門)卻說他們是佛陀的大弟子,而且有權指導我們!」
當佛陀糾正他的行為時,他保持緘默,事後卻仍然譭謗、揶揄舍利弗和大目犍連兩人。佛陀因此幾次勸誡他:「車匿!舍利弗和大目犍連兩人都是卓越的比丘,並且善待你,你應該親近他們,並友善對待他們!」
雖然佛陀多次勸誡,車匿仍我行我素,繼續詬病、譭謗舍利弗與大目犍連。佛陀說車匿無法立即改過,但等到佛陀入滅後,他就會知所變化。
佛陀入滅的前一夜,喚阿難到床邊來,並告訴阿難在他入滅後,默擯車匿,也就是說所有的比丘都不要理睬他,也不要邀請他參與任何事。
佛陀入滅後,車匿領教到其他比丘對他的態度後,深切後悔過去錯誤的言行舉止,因此向僧伽認錯和致歉。從此以後,他改變言行,並且在禪修時遵照他們的指導,不久就證得阿羅漢果。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