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20, 2007

轉載- 謙讓是政治的基本素養 文/人間福報社論

謙讓是政治的基本素養



因應二○○八年總統大選,朝野兩大黨為推出候選人,目前正進行黨內初選,為了在黨內出線獲得提名,有意參選者莫不卯足全力拚搏。但是在過程中每天都出現候選人彼此放話、互相攻詰的場景,令民眾看得張嘴結舌。是怎樣的心術會讓有意擔任國家領導的人口出惡言

?如果這些人當了國家領導人,這個社會還會懂得什麼是謙讓的美德嗎?

在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以道德擇才的政權轉移制度是在三皇時期,也就是堯讓位給舜,舜讓位給禹,史稱的「禪讓政治」。這種制度可以說是人類政治史的典範。在全國人民中尋找一位最具有才德的人接任國家大位,果然把國家治理得很好,人民安居樂業。但是人性畢竟是貪婪好鬥的,這種制度在歷史上只這麼一次曇花乍現。

即使進入二十一世紀民主政治時代,一切以數人頭代替打破頭,但是號稱公平的選舉制度仍然衍生許多弊端和後遺症,台灣的選舉就是典型。每次選舉過程的暴力黑金、口角衝突,不僅搞得社會惶惶不安,同時還產生許多諸如族群撕裂的後遺症;甚至連一個家庭之中也是政治立場壁壘分明,父子、夫妻因此反目者所在多有。

這次朝野兩黨的黨內初選過程,民進黨內蘇貞昌和謝長廷的口水戰已經打得血肉糢糊,兩人公布的民調數據差距極大,過去並肩作戰的情誼幾乎化為泡影,「奸巧」、「操弄媒體」等攻擊字眼都出籠,兩造的代理人戰爭更是打得如火如荼,選戰過程中絲毫看不到一絲溫柔敦厚。

國民黨內也不遑多讓,馬英九和王金平彼此間話雖說得沒那麼難聽,但是神情也已經表露得入木三分了。到底馬王配不配,其實藍營的民意非常清楚,但是政治人物就是偏執一己之私,不管民意怎麼想,彼此間不願攜手合作的意態十分明顯。理由很簡單,誰也不願意屈居副手,在多次交手種下心結之後,幾乎沒有合作空間。

其實,政治人物最應該具備的素養就是謙讓,謙讓的意思不是指和人相爭,爭輸之後只好心不甘、情不願的讓了。謙讓就是指才德比別人更好而願意讓出來,才德不足的人連謙讓的條件都沒有。但台灣政壇中,政客經常為爭大位說:「當仁不讓」,這是完全不懂謙讓意義者口出的狂言。當仁不讓是指捨身取義時、為大我犧牲小我時不讓,政客們可曾想過,能做得到嗎?

台灣政壇現在的藍綠惡鬥就是選舉所造成,如果政治人物不能體會「選舉過程比結果更重要」,一切以勝選為第一考量,對社會所造成的惡質影響將不會終止。民主政治很重要的環節是在過程,是在民主素養的培育和展現。但是台灣選舉文化所展現的惡鬥,卻是民主政治中最惡劣的示範。

《論語》記載子貢說明孔子以其德與聞他國政事時表示:「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現代的政客不知溫良恭儉讓為何事。《大學》有言:「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政客們不知謙讓,對國家社會影響之大可知。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