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庭悲劇層出不窮看政策的不當
國內三不五時就會發生家庭暴力和自殺事件,造成家破人亡的悲劇。近日,又連續發生家長因為「發展遲緩」的幼兒哭鬧不休而凌虐至垂危,以及父親感情失意而「攜子自殺」的天倫悲劇,看了令人哀傷沉痛至極。而主管社會福利工作的當局內政部,卻還在人口的增量方面大做文章,積極研議鼓勵多生育的人口政策,並未將政策重點放在人口品質的提升、正確的教育和養育觀念方面;執政黨更是在正名、修憲等事情上出盡花招,卻未能提出改善經濟或是補強社會安全網等配套措施,讓人扼腕不已。
從這些家暴和自殺事件來看,其實並非偶發的個案。因為這些悲劇的共同點都是身為父母者本身處理事務的能力不夠成熟,以及情緒不夠穩定,連「如何做父母」的基本觀念都有偏差,對於如何養育、教育小孩的問題並無充分的認知或準備,也不知道如何及時尋求外界的協助,終於釀成悲劇。
而大多數情況,更因為是家庭經濟發生了問題,父母積欠債務,或是失業而酗酒,或是因為婚姻失敗、感情失利,在龐大的壓力及鄰里互助關懷欠缺的社會氛圍下,而把自己的挫折發洩在無辜的孩子身上。於是,缺乏獨立自主能力的孩子,不但沒有得到適切的照顧和養育,甚至變成了大人們「不知如何做個稱職父母」下的犧牲品。
當這些家暴凌虐幼兒或是攜眷自殺的悲劇被媒體披露之後,社會才會給予關注,政府也才發覺社會輔助資源體系到處都是漏洞,卻一直沒有提出有效的對策,結果是悲劇不斷地發生。因此,我們認為,政府不但不應在人口政策上本末倒置地推動「鼓勵生育」,更應改善社會輔助資源體系。
首先,政府應該對弱勢團體提供「如何做父母」的正確觀念。在掌握弱勢團體的資料後,應持續提供結婚、生育、養育、教育等方面的諮詢服務,至少告知婚姻的幸福和家庭的美滿乃是建立在「愛」和「責任」的基礎上。在經濟不虞匱乏的情況下,才適合結婚;有愛,就不應重男輕女;家庭成員要彼此尊重;生兒育女背後是持續的養育和教育責任,要重質不重量;教育小孩要以身作則,打和罵都是不正確的教育方法等。此外,政府和社會應提供更完善的輔助資源,並廣為宣導,讓這些弱勢者可以及時獲得關懷和協助。
更重要的是,政府的人口政策必須趕快改弦更張。政府近來老是過分誇張「少子化」的問題,因此只知鼓勵生育,卻忽略了其實就是因為政府沒把拚經濟放在心上,導致台灣經濟發展遲滯,使得許多人不敢結婚生子。而重量不重質的人口政策,只會製造「反淘汰」的現象,更造成家暴等悲劇事件成為牢不可破的惡性循環。政府如果以天下蒼生為念,不忍再見悲劇重演,就應該全心全力發展台灣的經濟。「最好的社會福利政策,就是全力發展經濟」,這些競逐總統大位的政治人物可曾體會?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