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東會怪現象的啟示
台股今年股東會進入高峰期,昨天和明天這兩個「好日子」就有五百九十九家舉行股東會,約占所有上市櫃公司的一半。若以每天工作時間八小時計算,平均不到兩分鐘就有一家召開,奇特景象不僅寫下台股史新紀錄,更是世界奇觀。
今年各公司股東會過度集中的怪現象,不論是想參加股東會或兌換紀念品的股東,還是追逐大老闆的媒體記者、職業股東,只能蜻蜓點水,點到為止,廣大股民監督企業的權利完全被漠視,對企業發展不利,亦非股民之福。
一年一度的股東會,必須召集所有股東參加,是公司董事會和經營團隊報告績效,讓投資人分享經營成果,並聽取股東建言、凝聚共識,作為公司重大決策與營運的指針。如今竟然刻意「撞期」召開股東會,令不知內情者匪夷所思。
為了避免職業股東找碴鬧場,也省得媒體緊盯敏感問題,上市櫃公司刻意選在同一天召開股東會,讓這些人顧此失彼。像昨天同日召開股東會的幾家大型權值股友達、矽品、華映、台肥、中環、錸德、華碩、英業達等公司,市值總計超過四兆元,還有同一集團的多家公司選在同一天召開股東會,連集團主事者也無法親自坐鎮各場。
上市櫃公司的「超級股東日」,讓持股分散的股東分身乏術,無法一一出席,犧牲了與大老闆見面的機會和發言權利,造成失去參加股東會的熱情,不但權益受損,公司經營者也有逃避監督之嫌。從證券市場管理角度看,更暴露上市櫃公司靠委託書開會的老問題。
按照規定,無法親自出席股東會者,股東依照規定可委託他人代為出席,現已成為公司派的權力「槓桿」。持股縱然不多,亦可藉由與其他大股東合縱連橫,加上對外大量收集委託書,即可全盤掌握議程,並在董監改選中取得優勢,穩住經營權。最近鬧委託書大戰的某知名半導體公司,兩派持股均不到一成,最後勝負將取決於委託書多寡,即為顯例。
公司經營者倘若戮力經營,創造獲利分享股東、員工,並回饋社會,縱使持股有限,仍可贏得多數投資人支持。但許多公司派利用公司資源換取委託書,掌握經營權後,侵害股東權益,股東就要放大眼睛檢驗。
今年股東會怪現象的啟示是,為避免有心人士利用委託書予取予求,證券管理機關應考慮採納投資人保護中心建議,盡快研擬股東會通訊投票制度。「股神」巴菲特的基金公司今年股東會開了三天的嘉年華會,小股東與董事長賓主盡歡;尚未上市的餐飲業「王品」集團許多股東是公司員工,包台鐵專車招待股東全家到風景區開股東會,也傳為美談,都值得借鏡。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