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耳語伎倆讓台灣沉淪
台灣目前正有一套「耳語」,正在中南部流傳,大致是「某某人的英語比台語好」、「對中國比對台灣友善」之類。看樣子,許多人對於明年總統大選將是「極其齷齪」的疑慮,如今已經提早應驗,令人不禁為台灣的前途感到憂心忡忡。
這種政治伎倆可謂「意圖明顯,境界不高」,一方面拿政治對手所不能選擇的血統、語言、出生地等因素來對競爭對手「扣帽子」,凸顯出這種政黨或政客禁不起「公平」競爭的怯懦心態;另一方面針對特定地域的民眾下手,顯然是認為他們缺乏正確的政治判斷力,不覺之間又暴露出對這群標的對象的不夠尊重,乃至於嚴重輕視的心態。
就事論事,所謂的「台語」,其實並無「定論」,因為就台灣的真正「原住民」而言,屬於南島的族系才夠格稱為真正的台灣人,而屬於漢族的閩南人不能算是。因此,就台灣的「語言」而言,目前多數人所講的「河洛話」或是「閩南話」,其實也不是正式的「台語」。因為台灣目前尚無「法律」上的「台語」,一般「習慣」上所謂的「台語」也有爭議,因為在不知不覺之間已經否定其他族群的語言對於台灣的代表性。更何況,台灣本來就是移民組成的社會,多達十餘族的原住民的語言是「台語」的一部分,客家族群的「客語」也是一部分,民國三十八年後來台的新移民所講的各種方言也是「台語」的一部分,都應予以尊重。
其次,語言本來就是溝通的工具,也是聯繫感情的方式,台灣之所以特別,就是來自於其「多元性」,人種、語言就是代表性的例子。因此,健康的台灣人心態應該是鼓勵民眾多去學習別人的語言,了解別人的文化,增進彼此的感情;絕不可用某種「語言」的能力作為「論斷」別人優劣的標準。政客竟然用「台語」不夠好來貶抑或攻擊對手,其實就是一種唯我獨尊的沙文心態,用非常不民主、不道德的態度逼人就範。如果照此邏輯推理,則許多客家鄉親閩南語講得不好,原住民小朋友的母語講得比台語好,就能說他們不愛台灣嗎?
再說,愛不愛台灣,不是嘴巴上說說,而是要看做出來的是否對台灣有利。很不幸地,台灣過去幾年來就是被一群喜歡操弄族群、省籍、語言議題的政客擺布,而陷於內部分裂、對立,以致政治動盪,社會不安、經濟空轉、競爭力和國民所得都在原地踏步被競爭對手超越,真正受害的其實才是無辜的民眾;請問,這種讓民眾受苦的政客那裡是真正的愛台灣?
我們沉痛的呼籲,眼睛雪亮的選民們,應該對不肖政客這種分裂族群,製造對立的伎倆,予以嚴厲的譴責,用選票來唾棄這種行徑。也寄望清流人士,出面發揮道德勇氣,共同抵制這種不道德的競選手段,以免台灣繼續沉淪。更盼望政治人物能除了積極交出政績、端出牛肉,拿出格調之外,也要嚴格禁止黨內同志,不要再操弄族群、語言、種族議題,否則就退出選舉!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