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09, 2007

轉載- 看病如己

看病如己
  宋高庵住雲居,聞衲子病,移延壽堂,咨嗟歎息,如病在己。旦夕問候,躬自煎煮,不嘗不與食。或天稍寒,撫其背曰:「衣不單乎?」或暑,察其色曰:「莫太熱乎?」乃至命終者,不問彼有無,常住以禮津送。
  贊曰:「經稱八種福田,看病第一,豈不以衲子無家,孤單湖海,伶仃疾苦,真可悲憫!作僧坊主,而病不於我調,死不於我殯,豈慈悲之道乎?凡住持者,宜以高庵為法。」
  宋朝南康軍雲居寺高庵善悟禪師,住持雲居寺,一聽到有出家人病重,被移到延壽堂(又名涅槃堂、無常院、如意寮等,為病僧入滅之處也),就嘆息不已,好像是自己生病一樣。早晚去問候他們,親自料理飲食,煎煮藥物。藥物都自己先嚐嚐看,沒有毒性或副作用,才安心地拿給病人服用。天氣稍冷了,就關心地撫他的背,說:「衣服是不是穿得太少了?」天氣熱了,就察看他的臉色,問:「是否太熱了?」甚至命終圓寂的,不管他有錢沒錢,常住(僧是流動的,道場是永久的,所以叫常住)都照禮數津貼送終。

  讚道:「梵網經上說八種福田 (天臺戒疏下曰:『八福田者,一、佛,二、聖人,三、和尚(受戒本師),四、闍梨(受戒時教授威儀之阿闍梨) ,五、僧,六、父,七、母,八、病人』,此中佛與聖人及僧為敬田,和尚、闍梨、父母為恩田,病人為悲田。若人向此八種人能恭敬供養,慈愍惠施,則能生無量之福果,故曰福田),其中照顧病人為福田中第一大福田。良以出家人沒有固定的家,獨自遊化五湖四海——即所謂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遊——無依無靠,一旦患病痛苦,實在非常可憐而值得同情的啊!當僧眾中住持的人,如有出家人生病了,不去照顧他,圓寂了,不辦理他的喪事,豈是以『慈悲為懷』的出家人所應有的態度嗎?凡是當住持的人,應效法高庵禪師的德行和作風。」

◎總論
  仁義禮智,人之四端也,而仁為首;慈悲喜捨,佛之四心也,而慈為先。苟無慈心,雖有博學、多聞、神通三昧,悉魔業耳。或謂慈威並運,佛道也,何專尚乎慈?不知生之、殺之皆仁也,攝之、折之皆慈也;其跡則威,其實則慈也。威而不失為慈,是之謂大慈也,毋以呴呴之恩,沾沾之惠言慈也。
  「仁、義、禮、智」,是做人的四個基本條件, (孟子公孫丑章: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而仁排第一位;「慈悲喜捨」,是學佛修行的四無量心, (又名四等,四梵行,十二門禪中之四禪。慈無量心是能與樂之心;悲無量心是能拔苦之心;喜無量心是見人離苦得樂,生慶悅之心;捨無量心是如上三心捨之而心不存著,又怨親平等,捨怨親也。此四心普緣無量眾生,引無量之福,故名無量心。又平等普利一切眾生,故名等心。此四心依四禪定而修之,則得生色界之梵天,故云四梵行。俱舍論二十九曰:「無量有心,一慈,二悲,三喜,四捨。言無量者,無量有情為所緣故,引無量福故,感無量果故。」智度論二十曰:「四無量心者,慈悲喜捨。」) 而慈居最先。如果沒有慈心,縱然博學,多聞,證得神通三昧,不過是魔鬼而已。或有人會說:慈悲和威嚴並用,才是佛道的本色啊!何必專推崇慈悲呢?怎知道救他、殺他(或慈顏愛語提拔幫助,增強信心、道心叫生。怒目金剛,折銳氣、殺棱角、鈍其鋒頭叫殺) 都是仁的表現,這是一體的兩面啊,攝受他,折服他,也都是慈的表現,主要都是為他好,而採取的方法不同而已。在外表顯現出來的是威儀嚴峻,其實內心是充滿慈愛的啊!要能外表威嚴,內心充滿慈愛,才是真正的大慈悲!不要以為小小的恩情,少少的照顧就是慈愛啊!

‧摘錄自‧《緇門崇行錄淺述》明‧蓮池大師作/吳錦煌居士述著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