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名」運動 自欺欺人
民進黨最近頻頻出現「以黨領政」的政治舉措,先由黨主席陸續提出一連串有關「正名」和「去蔣化」、「去中國化」的主張,然後從總統府、行政院以難得一見的高效率方式,馬上為國營事業及政府機構「正名」。例如,國營事業的「中油」改名為「台灣中油」;「中國造船」改名為「台灣國際造船」;「中華郵政」改名為「台灣郵政」。
首先,就各界的反應來看,其實國內多數的民眾並不贊同。媒體民調顯示,逾七成的民眾對執政黨所謂的「正名」運動表示不以為然;而且美國也認為有違「四不」的政治承諾,以明確支持「一中」的方式表達反對意見。因此,陳總統說正名運動是反映主流民意,絕對不符事實。
反過來說,民眾反對「正名」的主要理由,就是因為民眾比較在乎的是自己的日子是否過得比以前要好?未來的經濟是否有希望?現在經濟狀況並非很好,國民所得已經好幾年沒有成長,經濟成長率也掉到亞洲最後一名,執政黨在經濟上的表現上乏善可陳,完全符合李遠哲所說的「政績有限,弊案很多」。因此,執政黨此刻搞「正名」、「去中國化」等政治動作,無非只是轉移陳總統本身弊案纏身,以及施政無能的焦點而已。
進一步來看這些政治動作的「時機」,執政已經七年的民進黨政府早就該做了,何必拖到現在?過去當過行政院長的黨主席,當初大權在握難道想都沒想過?若不是為了今年底的立委選舉,為了總統大選「天王之爭」出線的考量,以及配合「二二八」六十周年的到來,想要繼續、慢慢地消費族群意識和省籍情結,怎會拖到這個關節眼來個刻意操作?
當然,另一方面,不可否認的是,蔣中正在其總統任期內,確實在民主政治上犯了一些違反民主原則的錯誤,也造成了不可彌補的悲劇,但那是歷史的一部分,也不能以此全盤否定其對台灣的貢獻。否則,大則台灣恐怕早已淪入中共的統治之下,而經濟奇蹟恐怕無以實現;小則如陳總統也難以「三級貧民」的身分,當上民選的總統。
同樣的道理,執政黨固然對台灣民主政治的發展居功厥偉,但執政以來台灣經濟每下愈況,造成許多家庭、社會悲劇,陳總統親信涉及貪瀆卻可逍遙法外,也是讓台灣民眾傷心透頂,難道就不會感到羞愧?執政黨與其自我矮化為「不能創造未來,只好改變過去」,何不立即轉念,謙卑地、全心地投注於經濟發展上,給民眾更美好的未來,或許更能在大小選舉上贏得心安理得,不至於將來被紀錄為「只會搞政治,不會拚經濟」的政黨和總統。
再說,這些政治動作也應該依法行政和符合程序正義。令人駭異的是,執政黨有人表示「屆時法案如果沒有通過,大不了再改回原名」。這種心態,就像當初核四突然宣布停建一樣粗魯,根本就是漠視民意,必然破壞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執政者終將要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
最後,我們必須提醒執政黨,我們現在的國號是「中華民國」,因此去掉「中」的字眼並不是「正名」,而是改成「綽號」而已,如果不能將國號改為「台灣」,一切都是「自欺欺人」。因此,民進黨從政人士應向國人宣示,在國號沒改前,拒絕領取中華民國的薪餉,拒絕參選中華民國的選舉,這才是有擔當的政治人物,而非政客。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