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03, 2007

轉載- 前嫌盡釋 共締榮景的東亞整合 文/人間福報社論

前嫌盡釋 共締榮景的東亞整合



正困於弊案,忙於權鬥的權貴,和工作不保、生活無著的民眾,已經封閉心死,沒有注意到環繞周遭的世局變化,自然也沒有覺察到這種變化對台灣的安全與未來的影響。

不久前在菲律賓宿霧召開的第二屆東亞國家高峰會議,對東亞經濟整合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可是台灣的領導者卻未予正視,完全忽視對台灣經濟、政治與安全的影響。

先是在會議前中國與東協各國領袖舉行高峰會議,共同簽署「中國酖東協自由貿易區服務貿易協議」。這是中國首次與他們簽訂的服務貿易協定,是中國與東協二○○五年實施「自由貿易區貨物貿易協議」後,朝向全面性自由貿易區發展的重大進展。

自中國於二○○二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至二○○六年從東協進口平均每年增加百分之三十,對東協國家的外需擴張與經濟成長,都有極大的貢獻與依賴,從這裏我們便可知道東協與中國關係如何的密切。相較之下,台灣自東協進口僅及中國的四分之一,且連年大幅降低,更何況台灣對東協是年年出超。

此外,第二屆東亞高峰會議達成了兩項對台灣未來產生巨大影響的結論,不容忽視。一是中國改變態度,接納了在第一屆高峰會議時遭中國杯葛的在「東協加三(中、日、韓)」外加印、紐、澳的「東協加六」,使東亞整合完成,朝範圍含括十六國的東亞自由貿易區前進。二是東亞十六國簽署了由中國主導的「東亞能源安全宿霧宣言」,提出在能源合作上的具體目標。公開的目的是為了「穩定供應區域能源」。

台灣一向忽視東協的力量,其實「東協加六」這十六國的人口逾三十一億,占全球人口的半數;國內生產毛額超過十兆美元,占全球國內生產毛額的三分之一;貿易總額已逾五兆美元,亦達全球四分之一。與歐盟、北美兩自由貿易區成鼎足之勢。

就台灣而言,「東協加六」地區高占台灣總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是外匯的主要來源地。而今自由貿易區形成,區內關稅減讓至零;被排斥在外、必須繳納正常稅率的台灣產品,如何與區域內如日、韓產品競爭。在此情況下,為台灣最大出超地的中國市場,亦恐無法與日、韓匹敵。

為國家生存命脈的能源,台灣是完全仰賴進口,其來源地石油靠中東,占能源供應半數的煤與天然氣則全由東亞各國進口。當區內國家為穩定能源供應而減少甚或停止供應,則台灣的能源來源必遭切斷,對台灣經濟與安全的威脅不可小覷。

日前路透報導,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三國長久以來因土地、水資源、邊界與勞工等問題爭執不斷。而今為了經濟發展與國家前途,決定盡釋前嫌,共同合作,採取以建立經濟特區等多種方式,共享資源、土地、人力、技術、管理,取長補短,提升競爭力,創造繁榮,可見冤家也可變朋友。

國與國間有矛盾,區域整合有阻礙自不待言,但是在全球化、自由化的趨勢下,為了共同的利益,尤其在中、日、韓的促成下,矛盾與阻礙都將化解。被排拒在外的台灣如何自保,如何自求多福,如何破解如「東協加六」之類的欄柵,融入區域共榮的圈內,以圖謀未來的生存與發展,正在考驗我們的智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