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取七七事變的教訓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夜十時,侵華日本軍的一個中隊在河北省宛平縣蘆溝橋附近舉行軍事演習,藉詞一名日本兵失蹤,強要進城搜索,為守軍吉星文團長婉詞拒絕。稍後日本軍方又謂前失蹤日本兵已經歸隊,緊張的局勢本已趨於緩和;而駐豐台的日軍,突然集結蘆溝橋北面,破壞平漢鐵路,並以猛烈的砲火攻擊守軍,是為蘆溝橋事變,引發了持續八年的中國全面抗戰。
這場「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的全面抗戰,自七十年前的七月七日開始,至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爆發太平洋戰爭的四年之間,中國的抗戰並無任何國際上的奧援。在武器和軍力極端落後的條件下,憑著「中國一定不會亡」、「抗戰必勝」的信念,為了救亡圖存,與日本作殊死戰。中國人在敵前敵後,犧牲奮鬥,以血肉之軀迎戰現化代的日本,終能粉碎日本軍國主義「三月亡華」的狂言。
這場戰爭可謂是人類歷史上最慘烈、最不人道的戰爭,日本侵略者在東北進行細菌實驗,在長沙攻城之戰施用芥子毒氣,在南京展開對平民大屠殺,以種種違背國際公約的殘暴手段,進行其侵略的野心。造成三千五百萬軍民的死亡,二億人口的流離失利,以及不可勝數的財產損失。
這場戰爭也證明了,盡管有先進的武器,有嚴格的軍紀訓練,有狂妄的侵略野心,但是違背了正義的原則,終究逃不了失敗的命運。中國雖然極弱,但是奮鬥團結的中國人民,以「血肉築起抗敵的長城」,以「有敵無我,退一步即無死所」,「拚萬死以求一活」的堅定信念,終於戰勝優勢的日本。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巴黎和會未能還中國的公道,日本又復提出「二十一條」致人亡國的不合理要求,引發北京學生「五四運動」,在《五四宣言》中即清楚表明:「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中國對日抗戰確實的證明了,中華民族是不可屈服的民族。
回顧中國抗日的歷史,不可忽略台胞抗日運動的龐大犧牲與貢獻。自一八九五年甲午之戰中國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割台灣、澎湖與日本,在台灣的有志之士即體認到「欲致力台灣革命運動,非先致力於中國革命成功不可」。於是或領導討袁軍,投考黃埔參加北伐,組織青年團、同志會、尚志社、民主黨、學生聯合會、革命黨以謀中國革命之成功,抗日戰爭之勝利;成立島內起義、組黨、宣傳抗日,冒險犯難,以頭顱熱血與日本抗爭者前仆後繼,抗戰之勝利,日本之投降,台胞之貢獻厥功至偉。
我們之所以回顧七七事變與抗日戰爭的歷史,並非為了挑起舊恨,激發新仇;而是喚起國人勿忘歷史教訓:貪腐、守舊、貧弱、分裂,會招致侵略,引發戰爭;而犧牲、無私、奮鬥、團結,能抵抗侵略獲致勝利。戰爭的過程:殘酷、暴虐、財產損毀、人命喪亡;戰爭的結局:無分敵我、兩敗俱傷,導致永遠不得平復的悲劇。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