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嚴二十周年紀念的省思
今天是台灣解嚴二十周年,朝野各黨會以不同的形式,表達對解嚴的貢獻度外,也順勢批判對方在解嚴前後的過失。
從歷史角度來看,台灣宣布戒嚴,是因應與中共政權對抗的自衛措施,但隨著時代的變遷與民主政治的發展,解嚴已是不得不的自然趨勢。在蔣經國先生的推動下,很順利的讓台灣民主從體制內展開,沒有發生重大政治動盪,讓台灣在經濟奇蹟後再創政治奇蹟。
然而這個政治奇蹟,卻在朝野政權攻防保衛戰下,讓解嚴後的台灣因過多的選舉,造成只有形式民主卻無民主內涵,以至使台灣走入另一種民主的困境,即是沒有法治精神的民主政治;同時在憲改未能及時配合下,也造成權責不等的憲政體制。
解嚴後的言論自由,讓人民尤其是政治人物以為在言論上可以為所欲為,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可是言論自由背後的責任、倫理與法治,卻無人在意;因而造成了只強調自己有言論自由,卻沒有人願意為其言論負責,政治人物的一再說謊已變成基本的特質,人民也不再去質問說謊是錯誤的行為。
從言論自由變為政治詐欺,是法治化無法同時深入人心所致,也是台灣解嚴後最大的民主悲哀。另一個解嚴後的民主悲哀,乃是權責不等的憲政體制,造成有權無責另一種形式的專權體制。讓人民只能無奈的以四年一次的選票來反應民意,無法以其他有效的憲政機制賦予人民監督政府的實權,只是空有一個民選總統的選舉行為;卻沒有任何監督防弊措施,總統就任後也只能由他玩四年。
今天是解嚴二十周年的紀念日,我們實無必要再去評論戒嚴時期的功過,更沒有必要以過去恩怨情仇來解讀現今的政治情勢;而應該檢視解嚴二十年後台灣民主法治的發展,能否真正符合人民的需求與民主法治的內涵。
民主須以法治為基礎,法治的精神應該在憲政體制中展現,但這二十年來的數次修憲,一直受限於執政者的以謀私,只為維繫、鞏固政權與利益而修修改改,並沒有真正落實分權機制與權責相符的憲政精神。
我們認為推動憲政改革,重建憲政秩序,是台灣民主政治下一階段改革的主要目標,這是任何一個總統參選人都必須正視的問題,並具體提出改革方式與具體做法和時程。
我們希望現在的執政黨不要在解嚴二十周年的紀念日,又再一次的去數落歷史的痛楚,政黨的輪替,固然是建立在以前執政黨過往不符合人民期望的施政上,但執政後若仍停留在以炒作歷史傷痛,來掩蓋自己無所成的政績,令人覺得可悲。
民主政治發展是要向前看,而不是停留在只知檢討過去,無法面對現在的歷史意識形態。在解嚴二十年後,執政者依舊殘留諸多戒嚴的心態與情結,無法真正把權力下放給人民,最主要的因素,是這些政治人物無法向前看、以更開闊的心胸,為台灣民主政治尋找出真正符合民主法治的憲政機制,這是在解嚴二十年後,我們應該深刻省思的一大課題。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