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反覆難獲民眾信任
行政院突然在二十九日晚間以「新聞稿」方式宣布,蘇貞昌院長核定公務員十月九日可以彈性放假,亦即公務員的中秋假期延長為五天,但是十四日(星期六)需要補上班一天。表面上,好像政府能夠體會民情,從善如流,但其實從決策過程的倉促草率來看,毋寧是充滿政治考量,反而造成民眾的不便,也對社會造成衝擊。
首先,就決策的時間點言,確實啟人疑竇。因為,早在今年初也有數十位立委連署,建議行政院將春節改為彈性放假,使春節假期從六天變成九天,但行政院卻以「沒有前例可循」為理由拒絕,當時的行政院秘書長也說會對工商界產生太大的衝擊而表示堅決反對。也因此,今年的端午節(六月十九日)和中秋節都是正逢周二,民意仍希望「只要彈性放假一天」,就可以變成連續假期,但行政院人事行政局早在今年六月初就已宣布,這些節日「都不會彈性放假」,民眾已接受這個事實。因此,行政院選在中秋節前一周才做出如此倉促的決策,不惜推翻自己當初的決定,實在有損誠信,難怪民眾要質疑行政院政策大轉彎是否政治考量。
其次,雖然行政院的政策主要是針對「公務員」,但是對於工商界的勞工,以及教育部主管的學校師生而言,是否應該跟進,馬上就有不同的猜測。
雖然行政院表示,選擇另一天補假,並不至於對企業產生衝擊,但是這種說法顯然與事實不符。因為這種突如其來的人為決策轉彎,比大自然的不可測所造成的颱風假更難掌握,交通事業的調度規畫馬上受到衝擊,出口為主的製造業者交貨必須跟著調整因應,和國際互動密切的股匯市交易,因此而大受影響。更何況,還有許多民眾的工作和休閒、旅遊計畫也必須重新擬定,造成許多變化,更是增加整個社會的成本。如果當初行政院是擔心倒扁群眾可能發起「罷工」運動,則行政院此種變幻莫測的彈性放假決定,其效果等於是政府主動宣告「罷工」一天,再要求民眾利用周六補回,實際上已經造成難以估計的損害。
就政府整體的決策言,行政院的彈性放假決策雖是針對公務員,工商界卻很難不跟進,但是對於「上學」部分,有監督指揮權限的教育部卻必須遲至周一上班日的下午開會決定,在決策上出現三天以上的落差,讓民眾產生「一國兩制」的觀感。
從行政院此次針對中秋節「彈性放假」的決策反覆中,我們看到的是政府對於自己的「誠信」自我傷害。一般民眾並不會將之視為政府的「德政」,因為還是要補上班、上學來抵回;行政院當初即使從政治考量著眼,恐怕最後也未必得到政治上的加分效果,反而讓全國民眾在短短幾天內要做出決策的改變,以及衍生出許多難以估計的成本,更加深對於政府政策缺乏「制度性」、「穩定性」、「可預測性」的負面印象。因此,行政院與其要求民眾不要存有「泛政治化」、「陰謀論」的質疑,還不如先檢討自己的決策程序和品質,並向民眾認錯,否則民眾怎會相信政府說的「下不為例」?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